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AI大模型破局者:DeepSeek为何能超越BAT?

   时间:2025-02-08 11:11:5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界掀起的最新风暴中,DeepSeek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将一众国产大模型的光芒黯然失色。无论是早已声名在外的Kimi、后来居上的豆包,还是用户基数庞大的文心一言,乃至全球开源榜首的通义千问,在DeepSeek的震撼登场面前,都显得稍逊一筹。

这并非意味着其他国产大模型缺乏实力,而是DeepSeek的表现太过耀眼。以往,国内科技巨头们总在探讨与OpenAI的差距,但在DeepSeek这里,话题变成了它是否已超越了OpenAI。DeepSeek所代表的开源路线,甚至迫使OpenAI的CEO山姆·奥尔特曼反思,他认为OpenAI或许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需要重新考虑开源策略。

DeepSeek的出现,不仅震撼了科技行业,也在C端市场引发了巨大反响。数据显示,自上线以来,仅20天时间,DeepSeek的日活跃用户就突破了2000万大关,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AI应用。相比之下,ChatGPT达到1500万日活用了244天,而DeepSeek仅用了18天。20天后,DeepSeek的日活已达到2215万,是ChatGPT日活用户的41.6%,远超豆包的1695万。

这场AI风暴的异常猛烈,且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一家中国创业公司主导引发的。这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何是DeepSeek脱颖而出?

过去两年,国内主流的互联网大厂在大模型赛道上投入巨大,推出了多款产品,市场也满怀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与硅谷AI一较高下。然而,最终打破僵局的却是DeepSeek,大厂未能实现的,它做到了。

DeepSeek的爆火,是多年厚积薄发的结果。虽然此次一鸣惊人,但其团队在AI领域的布局已久,甚至比大厂还早。DeepSeek由知名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孕育而生,创始人梁文锋在大学期间就笃信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这一信念贯穿了他的创业生涯。

2015年,梁文锋创办了幻方,成为国内最早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量化交易的公司。自2016年起,幻方逐步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交易,并在2018年将AI确定为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后,幻方成立了幻方AI,自称是一家以大规模深度学习基础研究与应用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从2019年至2021年,幻方相继自主研发了“萤火一号”与“萤火二号”AI集群,极大提升了算力支持,并积极招募算法科学家。

除了技术储备,幻方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也毫不逊色。当ChatGPT在2023年横空出世时,市场惊讶地发现,国内拥有高性能GPU芯片最多的不是人工智能公司,而是梁文锋旗下的幻方量化。彼时,幻方拥有超过1万张A100芯片储备,足见其对AI的投入之大。

DeepSeek的成功,还得益于以梁文锋为代表的创业团队的锐气。互联网大厂的AI战略往往依附于现有业务体系,这固然能快速商业化,但也限制了技术演进的路径。而背靠幻方的DeepSeek,既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又有创业者敢于从零开始、不怕试错的勇气。这使得DeepSeek能够沿着创新的道路一路前行。

梁文锋对于创新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认为,中国公司不能总是习惯于别人做技术创新,自己拿过来做应用变现。在这一波浪潮里,DeepSeek的出发点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推动整个生态发展。他指出,中国AI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更是原创与模仿之间的差距。如果不改变这一点,中国将永远是追随者。

DeepSeek实现创新的方式是抛弃惯性的反套路。在团队组成上,国内大厂通常倾向于海外挖人,快速拉起团队。而DeepSeek团队多由本土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组成,选人标准注重热爱和好奇心。在工作机制上,DeepSeek鼓励自然分工和灵活调用资源,每个人随时可以调用训练集群的卡无需审批。这种反效率的工作方式,恰恰为颠覆性创新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对于大厂为何没有做出DeepSeek的问题,DeepSeek表示,这本质上是组织惯性、商业化压力与技术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由开源模型引发的技术革命,正在倒逼大厂重新思考创新逻辑。若无法跳出既有框架,大厂的技术话语权或将进一步削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