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关总署揭晓了2024年度汽车出口成绩单,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实现了显著飞跃,总量高达641万辆,同比激增23%,出口额亦攀升至1174亿美元,稳固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领先地位。
谈及出口增长背后的驱动力,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这一成就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他将其归结为“天帮忙”、“高质量”、“人努力”以及“地缘变”。具体而言,“天帮忙”指的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加之国家层面对出口贸易的政策扶持;“高质量”则体现在新能源车出口的迅猛增长,这得益于我国新能源技术的领先地位和智能化优势的日益凸显;“人努力”体现在自主品牌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上的显著提升;而“地缘变”则反映了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地域分布来看,2024年的汽车出口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安徽省异军突起,以95.37万辆的出口量跃居榜首,取代了多年来稳居第一的上海市。上海市虽然仍保持着强劲的出口实力,但2024年的出口量约为79.89万辆,同比下降了9%。与此同时,内陆省份陕西省也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其汽车出口量成功跻身前十,增幅更是高达215%。
安徽省之所以能够成为新的汽车出口冠军,主要得益于奇瑞和江淮汽车等本土企业的出色表现。数据显示,奇瑞控股集团2024年的汽车出口量达到了约114.5万辆,同比增长21.4%;江淮汽车的出口销量也达到了2万辆。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广泛布局,尤其是在南美洲、中东以及俄罗斯等地的市场份额,为安徽省的汽车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陕西省的汽车出口增长同样引人注目。尽管身处内陆,缺乏海运等物流优势,但陕西省凭借在重卡领域的深厚底蕴,成功实现了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陕西省2024年的汽车出口量突破了2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占比超过六成。陕汽集团作为陕西省的龙头车企,其海外市场表现尤为抢眼,2024年出口量达到了6.1万辆,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海外贸易壁垒和摩擦的频发,陕西省的龙头车企积极调整出口策略,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据西安海关统计,2024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各季度增速分别高达19.2倍、4.2倍、1.9倍和79.9%。陕西省对欧盟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占比也有所提升,新兴市场占比同样显著提升。
除了安徽省和陕西省外,其他省份的汽车出口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例如,浙江省、重庆市和江苏省等地的汽车出口量均位居前列。这些地区的汽车出口增长同样受益于本土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成本控制优化以及多元化市场布局等因素。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竞争力,也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