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广汽集团迎来了人事调整的重大时刻,标志着企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春节长假的尾声,广汽集团第六届董事会第80次会议顺利召开,冯兴亚被选举为新一任董事长,接过了曾庆洪手中的接力棒,广汽集团的历史篇章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前,汽车产业正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洪流之中。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人工智能正逐步重构汽车产业的格局,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等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巨变中,冯兴亚作为广汽集团的新领航者,肩负着引领企业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的重任。
冯兴亚上任后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解决广汽集团的生存和发展难题。尽管广汽集团的年销量规模已达到了200万辆的显著水平,但其整体盈利状况却令人堪忧。据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广汽集团预计净利润仅为8至12亿元,同比降幅超过了70%。更为严峻的是,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报告期内净亏损规模将达到33至47亿元。这一业绩表现与两年前的辉煌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广汽集团的年净利润高达80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超过了70亿元。
业绩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广汽集团单车毛利率偏低。尽管其销量规模在国内车企中名列前茅,但2023年其乘用车毛利率仅为2.55%,远低于行业10%左右的平均水平。广汽集团的营运效率也亟待提升,其总资产周转天数高达790余天,远超比亚迪、长城汽车等竞争对手的水平,这不仅揭示了运营效率的低下,也暗示了企业可能存在的过度压缩库存、缩短生产周期等问题,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在自主品牌战略上,广汽集团主要依托传祺和埃安两大品牌。与上汽集团、吉利等竞争对手相比,广汽采取了相对聚焦的“少而精”路线。传祺品牌成立于2008年,正值自主品牌开启“正向研发”之际,并一度打造出GS4、GS8等爆款油车产品。然而,随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加之电动化转型步伐偏慢,传祺品牌的增长势头逐渐放缓。而埃安品牌作为广汽集团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市场的战略载体,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品牌优势也有所弱化。
从销量来看,传祺和埃安两大品牌年销量都在40万辆左右,在自主品牌中处于头部梯队。但是,一味追求销量而忽视利润的代价是巨大的。从财务表现来看,现阶段两大品牌对集团的利润贡献有限。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广汽集团四家重要合营及联营企业贡献净利润138.6亿元,而集团整体净利润仅44亿元,显示出自主业务板块实际处于亏损状态。
广汽集团的合资品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比亚迪、理想、零跑、吉利银河等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油电同价时代已经来临。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这两大合资品牌也不得不加大终端促销力度以保住市场份额,这导致广汽集团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24年,广汽丰田销量达到74万辆,同比下滑22%;广汽本田销量同比下降26%,形势更为严峻。
面对这些挑战,冯兴亚上任后的关键任务之一便是提升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而非简单追求销量增长。同时,他还需要扭转合资品牌的颓势,重新梳理与外资合作伙伴的关系。为此,广汽集团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其中,“番禺行动”便是重要的一环。该行动将广汽集团总部迁至番禺汽车城,并将管理模式从战略管控转为经营管控,显示出广汽集团更加聚焦自主业务发展的决心。
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上,广汽集团也展现出了全面的姿态。在曾庆洪主导期间,广汽集团已经投资了地平线和文远知行等企业,涉足智能芯片、无人驾驶汽车两大领域。同时,广汽集团还进军了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2024年底,广汽集团发布了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并计划在今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广汽集团还成立了全新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并首发了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
作为这些战略的执行者,冯兴亚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自2004年加入广汽集团以来,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对广汽集团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产业,冯兴亚将如何带领广汽集团走出困境、实现转型升级,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