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其配套的车险领域也迎来了显著增长。当前车市动态预示着,新能源车险将在车险增量市场中占据核心位置。然而,尽管前景广阔,新能源车险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业共承保了2795个车系的新能源汽车,其中赔付率突破100%的车系高达137个。在客车领域,承保车系达到1654个,涉及车辆2982万辆,其中赔付率超标的车系有99个。而在货车领域,承保车系为1141个,承保车辆123万辆,赔付率超标的车系亦有38个。这些数据无疑揭示了新能源车险赔付率偏高的严峻现实。
针对新能源车险赔付率居高不下的现象,精算师协会与中国银保信的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详尽的解释。首要原因是维修成本高昂。由于新能源汽车高度智能化、一体化,智能设备与配件一旦受损,往往需要整套更换,维修成本因此大幅上升。加之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的维修体系相对封闭,社会化程度低,导致零配件与维修工时价格偏高。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也相对较高。凭借能源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成为营运车辆的优选,其营运车占比高出燃油车10个百分点,使用强度较大。同时,新能源车主群体相对年轻,35岁以下车主占比高出燃油车14个百分点,驾龄较短。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行驶过程中不易被外界察觉,从而增加了出险风险。
再者,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存在错配问题。例如,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非营运车辆保险平均价格仅为营运车辆的一半左右,这种错配导致保费充足度不足。一些车型在家用车状态下赔付率本属正常,但由于被用作网约车却以家用车性质投保,保费降低,进而使得这些车型整体赔付率飙升。
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亦不匹配。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短、车型迭代迅速,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基准费率存在偏差。目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受限,保险公司调价空间不足,无法充分反映车辆的真实风险水平。这一现状无疑加剧了新能源车险的承保风险。
为应对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维修成本高昂、承保亏损等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针对性地推出了一揽子政策举措,旨在从供需两侧共同推动新能源车险改革,以期实现新能源车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达到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06万亿元。然而,承保亏损却达到了57亿元,呈现出连续亏损的态势。这一系列数据无疑为新能源车险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进一步凸显了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