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文明7》新加坡试玩体验:时代更迭下的策略新篇章如何?

   时间:2025-02-08 17:59:2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备受瞩目的策略游戏巨制《席德·梅尔的文明7》(简称《文明7》)即将于2月11日震撼发售。近日,游侠网受Firaxis(F社)及2K中国之邀,前往新加坡参与了该游戏的亚洲线下前瞻试玩会,与国内及亚太区其他媒体共同提前领略了这款汇聚人类文明精华的历史大作。

试玩会伊始,F社的Dennis Shirk与Edward Zhang两位设计师向我们详尽介绍了《文明7》的设计理念、美术革新及特色玩法。尽管我已对前作颇为熟悉,且在赴新前对《文明7》略有了解,但设计师的讲解仍让我对这款游戏产生了既熟悉又新奇的感觉,对后续的试玩充满了迫切的期待。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步入试玩区,开始了长达3小时的游戏体验。对于一款能够让人沉浸无数回合的游戏来说,3小时显然只是冰山一角。我只体验了游戏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但已足够让我对《文明7》有了初步的认识。

游戏开始,首先进入的是领袖选择界面。与以往领袖与文明势力绑定的玩法不同,《文明7》将“领袖”与“文明势力”拆分为两个独立个体,玩家可自由组合。游戏首发领袖多达三十余位,既有如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罗马大帝奥古斯都这样的经典人物,也有如我国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这样的新面孔。

每位领袖都拥有独特的领袖能力,能在游戏中持续助力文明发展。游戏开始前,玩家还可选择携带几种“纪念物”,但目前其效果及获取途径尚不明朗,仅知领袖升级后可能解锁专属或特殊纪念物。

领袖选定后,进入启程时代选择。游戏被划分为古典时代、探索时代及近世时代三个阶段。每个时代内,玩家可在有限回合内大展身手,时代结束后,所有玩家重回同一起跑线,开始新一轮竞赛。为突出“时代更迭”机制,上一时代部分内容将被留存与继承,部分将被取代或消失。

接着是文明势力选择。每个时代首发文明势力约十个,每个势力都有独特军事单位、特色机制与建筑。为结合“时代更迭”玩法,每个文明都有可替换文明的备选项,确保玩家能流畅完整地体验一局游戏。

确定领袖与文明势力后,游戏正式开始。我选择从远古时代开局。建立第一座城市后,我发现城市建设基础单位“劳工(建造者)”已从单位生产列表中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城市”机制。该机制可视为《文明6》中“城市建造”与“单元格拓展”的结合。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获得“城市发展”机会,在未开发地块上放置新建筑,并拓展城市单元格范围。

在城市发展中后期,若已有单元格范围内无合适地块建造,可委派专家管理已有地块建筑,获得更高数值加成。“建筑堆叠”是新推出的建造机制,允许在同一地块上建造最多两种建筑设施,若放置特定建筑,将生成融合建筑,为城市提供可观属性加成。

游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随机事件,玩家需从若干解决办法中选择一种,不同选择将带来不同收益奖励或触发额外支线任务。

在3小时试玩中,我还体验了战斗、外交及科技市政树等多方面内容。这些方面都有或大或小的改动迭代,但受时间限制,大多只是浅尝辄止。不过,从多数局内养成、运营策略及玩法机制可推测,“时代更迭”或许是《文明7》最核心机制之一。

试玩结束后,我有幸与Dennis Shirk及Edward Zhang两位设计师交流,就玩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于《文明7》中科技、文化及信仰等基础玩法与前作相比的变化,设计师表示,引入了影响力与幸福值两种新资源。影响力成为处理外交事务的货币,消耗影响力才能谈判或开战;幸福值则用于维持建筑设施运作及举办庆祝活动。信仰值不再是基础资源,但探索时代仍保留宗教玩法。

谈及如何选择合适文明和领袖以优化战略,设计师认为,这是玩家需探索的乐趣之一,鼓励玩家尝试不同组合,找出最优解。文明势力与领袖的组合搭配强度与平衡性话题密不可分,设计师表示,欢迎玩家找出可能破坏平衡的组合,并在后续内容更新中尽力平衡。

关于外交关系和合作机制,设计师介绍,影响力是核心机制。玩家可与其他文明势力共同花费影响力进行科学或文化交流合作、开放边界等,也可用影响力进行间谍活动或达成协议改善关系。

在战斗系统方面,《文明7》经历了重大变化,不再对单个单位升级,所有经验值集中在“指挥官”单位上。指挥官允许玩家将一组士兵整合成一个单位移动,并在准备攻击前重新部署。指挥官还有多种有趣升级,如增加战力和快速支援。

对于是否考虑加入更有趣的娱乐模式,设计师表示对此很感兴趣,未来会有更多娱乐休闲玩法模式加入《文明7》。

关于新手教学,设计师强调,对初学者友好是核心任务之一,通过消除大量微管理操作、改进教程和顾问系统等方式,帮助新手更快速上手游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