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车市场遇冷,日系双雄命运各异:丰田逆袭,本田何去何从?

   时间:2025-02-08 20:58:0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汽车领域尤为显著。今年1月,某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月销量大幅下滑至30万辆,与去年同期的50万辆高峰相比,跌幅明显。而在新兴造车势力中,领头羊的月销量也仅达到3.4万辆,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万辆水平。

这一变化为燃油车市场带来了一丝喘息之机,但日本两大汽车巨头——本田与丰田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本田销量遭遇腰斩,持续衰退;而丰田则逆流而上,实现了销量的逆势增长。在电动汽车浪潮的冲击下,这两家车企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价格战的推动。2024年,国内电动汽车领军企业纷纷大幅降价,降价幅度高达4万至7万元,使得最低价的电动汽车价格下探至7万元左右。这一策略迅速见效,电动汽车月销量一度攀升至50万辆的高位。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因为其为消费者带来了新鲜感,更因为价格上的实惠。受此影响,2024年底,多家新兴造车企业推出了售价在10多万元的新车型,这些车型的成功上市助力车企实现了销量的稳步增长。

面对国产汽车的强势崛起,众多外资车企也不得不选择跟进。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车型纷纷将价格下调至7万元左右,成功稳固了在国内轿车销量前三的位置。然而,日产其他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整体销量依然大幅下滑。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这一系列变化,促使外资车企纷纷调整策略。丰田紧跟降价大潮,而宝马则经历了从犹豫到坚决降价的转变。宝马在2024年7月突然宣布退出价格战,导致销量迅速下滑至每周7000多辆。然而,在9月后,宝马全面降价,销量迅速回升,周销量最高时达到2万辆,成功保住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宝马与丰田的成功经验,使它们更加坚定了在今年继续降价保量的决心。与国产汽车企业相比,这些外资车企在中国以外市场拥有更大的销量基础。例如,中国市场仅占丰田总销量的17%左右,而丰田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仍在涨价销售。这些海外市场获得的利润,为它们在中国市场加大降价力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对于国产汽车企业而言,今年的价格战形势更为严峻。某车企在2024年底被供应商指责压榨利润,新兴造车势力中仅有少数几家实现了盈利。资金方面的劣势,使得这些企业在迎战外资车企的价格战时底气不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