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开始调整其国际汇款业务收费标准,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中,哈尔滨银行和嘉兴银行相继宣布将增设外汇汇入汇款业务的收费项目。
具体来看,哈尔滨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调整对公国际汇款业务收费标准的公告》。公告显示,该行将从公告发布之日起,对市场调节价中的对公汇出汇款及跨境网上银行业务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并新增对公汇入汇款及跨境网银汇入汇款的收费标准。据哈尔滨银行客服人员透露,该行确实新增了对公客户外汇汇入汇款业务的收费,但对于增设收费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无独有偶,嘉兴银行也早在2024年7月发布公告,宣布因业务开展需要,将新增外汇汇入汇款业务的收费项目。上海银行在近期公布的2025年服务收费调整中,虽然未直接提及汇入汇款收费,但新增了外汇汇款币种,并对这些新增币种收取每笔150元人民币的附加费。
对于中小银行增设此类业务收费的原因,业内专家给出了分析。一方面,跨行或跨境汇款需要通过央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或其他清算系统完成,银行需要向系统开发者支付使用费用。尽管单笔费用不高,但在高频交易下,累计成本相当可观。因此,出于成本压力和系统维护费用的考虑,部分银行选择增设相关业务的收费。
另一方面,增设收费项目也被视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一种手段。随着息差持续收窄,国内商业银行依靠净利息收入拉动营收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为了响应行业协会的号召,银行还在不断“减费让利”,这使得银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增加收入。增设外汇汇入汇款等业务的收费,成为部分银行改善营收状况的选择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银行增设收费项目的同时,也有银行选择提供免费服务。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2024年12月发布公告,新增“境内外币收汇”免费项目,为客户提供通过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的资金汇入服务。这显示了不同类型银行在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上的差异。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认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由于规模经济效应较弱,技术投入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它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收费来弥补这部分成本。而大银行则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客户基础,有时会选择提供免费服务以吸引更多客户或增强客户粘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增设收费项目的潮流中,仍有部分银行选择保持免费服务。
近年来银行业在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除了外汇汇入汇款业务外,部分银行还在其他业务领域增设了收费项目。例如,东莞银行新增了个人资产证明手续费;九江银行新增了贷记卡卡号定制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吉林银行和平安银行等也相继推出了新的收费项目。
然而,业内专家也提醒,中间业务收入虽然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资本占用,但需要银行在提高服务质量、创新产品和优化客户服务体验上下功夫。如果处理不当,增设收费项目可能会引起客户的不满甚至流失。因此,银行在调整收费标准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确保新设收费项目的接受度和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