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到来,电池产业正迎来一股新兴的风潮,特别是钙钛矿电池领域,正逐步成为资本的宠儿。近期,多家专注于钙钛矿电池技术的企业成功获得了融资,预示着这一领域正步入加速发展阶段。
协鑫集团旗下的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近5亿元人民币的C1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建设吉瓦级钙钛矿叠层产线,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届时,该公司将推出全球首款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7%的1.2米×2.4米钙钛矿叠层组件,该组件还将满足光伏行业的标准规格。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湖南炎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近期完成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炎和科技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干法钙钛矿电池制备工艺,该工艺具有高重复性和高均匀性,并已成功生产出高效率的柔性钙钛矿电池产品。目前,该公司的10MW级钙钛矿生产线已稳定运行,并获得了近千万的预订单。企业正在规划更大规模的产线,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量产。
深圳市光因科技有限公司也近期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产线建设以及市场拓展,旨在加速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钙钛矿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第三代产品,其市场潜力巨大。据相关机构分析,2023年钙钛矿电池的产能仅为1.25GW,但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7.4GW,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7.5亿元。而到了2030年,钙钛矿电池的产能预计将超过140GW,市场空间接近1000亿元。
从技术角度看,钙钛矿电池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与第一代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转化效率更高;与第二代薄膜电池相比,其材料成本更低,制备过程也相对简单。钙钛矿材料本身储存量大,成本远低于贵金属,且制备工艺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不需要像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那样复杂且昂贵的高温、高真空等条件。
然而,钙钛矿电池也并非没有缺点。它对潮湿、高温和紫外线较为敏感,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性能。但其优点同样显著:更便宜、更薄,能制成半透明或弯曲的形状,甚至可以叠在传统电池上,大幅提升发电效能。因此,一旦性能和产量进入稳定成熟期,钙钛矿电池的应用前景将极为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电池企业,一些汽车界的大咖也早已在钙钛矿电池产业上布局。例如,长城控股集团旗下的极电光能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钙钛矿技术的研发,并在2020年落地无锡。目前,极电光能已完成两轮融资,其中Pre-A轮融资2.2亿元,A轮融资也在数亿元规模。其钙钛矿电池研发项目已进入实际生产线量产化实验阶段,效率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
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钙钛矿电池技术。在2023年的投资者关系活动发布会上,比亚迪透露已打造了专业的太阳能技术研发团队,并积极布局钙钛矿电池技术。同时,比亚迪还在探索硅片薄片化加细线化、银浆技术更新、胶膜技术迭代等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成本优势。2024年3月,比亚迪公布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用电装置”专利。
国外企业也在积极涉足钙钛矿电池领域。丰田在2023年6月宣布将与日本太阳能初创企业Enecoat Technologies共同研发钙钛矿电池,并计划在2030年将其搭载于纯电动汽车的车顶。2024年7月,Enecoat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55亿日元的C轮融资,由丰田成长基金Woven Capital领投。
在国内,政策的东风也在助力钙钛矿电池产业的发展。2023年11月,相关部门发布的通知显示,将优先考虑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及叠层太阳能电池等方向。2024年3月发布的另一份工作方案也提出,支持钙钛矿等薄膜电池技术装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