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1月的产销数据,揭示了该公司在汽车市场上的最新表现。数据显示,广汽1月的汽车产量为11.63万辆,同比减少了26.13%,销量则为9.84万辆,同比下跌了25.41%。
具体来看,广汽本田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下降了17.44%和57.14%,达到2.67万辆和1.51万辆。广汽丰田虽然产量下滑了15.61%,至5.84万辆,但其销量却实现了11.70%的增长,达到了5.7万辆。而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则面临更严峻的形势,产量分别下降了52.32%和25.23%,销量降幅也分别达到45.78%和27.62%。
广汽的这组数据无疑为全年开了一个不太理想的头,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这一表现背后,反映出广汽在市场上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春节假期的因素显然不能成为唯一的解释。
广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型之路显然并不平坦。2023年,广汽的净利润仅为44.2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5%。而根据广汽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今年净利润将在8-12亿元之间,同比将减少32.29-36.29亿元,降幅达到72.91-81.94%。
广汽方面表示,2024年业绩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汽车行业价格竞争加剧、竞争格局剧变导致销量减少,以及为应对市场竞争追加的约180亿元销售补贴等商务政策投入。这些举措虽然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但也显示出广汽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的决心和投入。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广汽不得不加大投入以增强竞争力。小鹏汽车掌门人何小鹏曾预言,2025-2027年将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三年。在这一背景下,广汽的变革显得尤为迫切。
今年年初,广汽迎来了新的掌门人冯兴亚,他接替了到龄退休的曾庆洪,成为广汽的新董事长。冯兴亚是一名广汽老将,与曾庆洪搭档长达9年,期间广汽的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冯兴亚的上任,为广汽带来了新的期待。
冯兴亚对广汽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去年11月,他发布了广汽三年“番禺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四大改革举措和五大保障措施,推动广汽自主品牌的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挑战200万辆的销量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汽将大力提升自主品牌的发展权重,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22款全新车型。同时,广汽还将进行组织变革和人才变革,以提升决策效率和竞争力。这包括整合自主品牌、推进研产销一体化改革进程,以及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和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
作为“番禺行动”的开局之年,2025年对广汽来说至关重要。广汽将在2024年销售200.3万辆的基础上,努力挑战年度销量增长15%的目标,即达到230万辆。新任董事长冯兴亚将如何带领广汽在汽车行业的大变局中乘风破浪,备受业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