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芯片巨头汽车芯片业务遇冷,中国市场成未来增长新引擎?

   时间:2025-02-09 11:53: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全球数据中心半导体市场因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持续繁荣,然而,汽车与工业半导体领域却陷入了需求低迷的困境。多家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包括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和英飞凌,相继发布的财报均显示其汽车业务表现不佳,预示着汽车半导体市场正经历比预期更长的低迷期。

英飞凌于2月4日公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总收入为34.24亿欧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滑8%和13%,毛利率为39.2%。其中,汽车部门收入尤为低迷,为19.19亿欧元,环比下降11%。英飞凌指出,这一下滑趋势主要归因于汽车(ATV)、绿色工业电源(GIP)、电力和传感器系统(PSS)以及互联安全系统(CSS)等细分市场的疲软需求。尽管如此,英飞凌对2024财年的整体业绩仍持相对乐观态度,将2025财年收入预期从“略有下降”上调至“持平或略有上升”。

恩智浦在2月3日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显示,其第四季度营收为31.1亿美元,同比下降9%,毛利率为53.9%;全年营收为126.1亿美元,同比下降5%,毛利率为56.4%。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业务收入占据了恩智浦总营收的一半以上,但该业务在2024年同比下降了4%。同时,其工业与物联网业务也下降了3%。

同样,德州仪器在1月28日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也揭示了市场的严峻形势。第四季度营收为40.07亿美元,同比下滑2%;全年营收为156.41亿美元,同比下滑12%。工业与汽车市场占德州仪器总营收的70%,但同样面临需求疲软和库存积压的问题。

在全球头部芯片厂商中,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均遭受了市场压力,其第四季度或全年营收均出现同比下降,部分降幅甚至达到两位数。恩智浦更是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600人,以应对市场挑战。意法半导体也在考虑在法国和意大利工厂进行裁员。

然而,与国际市场的低迷不同,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持续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车所需的半导体用量远高于传统燃油车,且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手机车钥匙、智能泊车、辅助驾驶等功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配置。202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5%,智能座舱渗透率也超过70%。

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际汽车芯片厂商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意法半导体计划将STM32系列扩展到车用市场,并计划到2030年将汽车MCU的营收翻倍。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意法半导体还与华虹宏力合作推进40nm MCU的代工业务。英飞凌也在中国建立了代工厂,并与本土企业达成了碳化硅衬底的供货合作。德州仪器在成都建有封测基地,并成功投产了第二座封装和测试厂。

这些国际芯片厂商正通过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和本地化生产,来应对全球市场的低迷挑战。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为这些厂商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