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名为“烟卡”的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悄然兴起,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娱乐方式实则暗藏危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烟卡游戏还助长了青少年的攀比心理。烟卡不仅分等级,还存在真伪之别,这导致孩子们为了收集更多、更稀有的烟卡,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偷窃、盗取等。这些行为不仅违法,更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更令人警惕的是,烟卡游戏还可能变相诱导青少年吸烟。一些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烟卡,甚至向家长索要钱财购买香烟。由于好奇心强,这些香烟很可能被孩子们尝试吸食,进而形成吸烟习惯。专家指出,烟卡本身就是一种烟草广告,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尝试吸烟。
尽管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针对烟卡销售采取了整治措施,但治理成效并不显著。在互联网平台上,大量与烟卡相关的信息仍然充斥其间,包括烟卡的折叠教程、稀有烟卡介绍等。这些信息的传播和售卖行为并未受到有效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于烟卡的危害认识并不统一。不少家长对烟卡的态度模糊,甚至有人认为烟卡游戏比沉迷网络游戏要好。这种观念的存在,无疑为烟卡的流行提供了土壤。
为了有效治理烟卡问题,需要烟草专卖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络信息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协作。然而,由于各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导致治理行动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烟卡游戏带来的危害,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烟草广告、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专项治理等。然而,这些措施的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专家建议加强领导和协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整治烟卡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同时,强化平台管理也是治理烟卡的关键一环。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烟卡相关信息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封堵传播渠道,严厉处罚违规发布烟卡信息的网站、平台和账号。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广大网民的法治意识和自律意识,也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举措。
家校社协同用力是治理烟卡问题的关键。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认识到烟卡的危害,并鼓励他们参与更多有益身心的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寻找烟卡游戏的替代品,也是减少青少年沉迷烟卡的有效途径。
在治理烟卡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控烟工作力度。烟卡与烟草文化直接关联,治理烟卡离不开控烟行动的配合。通过加强控烟宣传、提高烟草制品价格等措施,降低青少年接触烟草的机会和意愿,从而有效遏制烟卡游戏的流行。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烟卡问题的关注和讨论。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烟卡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鼓励更多家长、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参与到治理烟卡的行动中来,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治理烟卡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领导协调、强化平台管理、家校社协同用力以及加强控烟工作力度等措施的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烟卡游戏的流行,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