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新能源领域迎来了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携手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一通知明确了新能源参与市场的具体规则,标志着新能源领域市场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了解,此次改革的背景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能源价格改革的决策,旨在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自2009年以来,我国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促使新能源装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超越了煤电装机。
然而,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原有的固定上网电价机制已无法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且未能公平承担电力系统的调节责任,改革势在必行。同时,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各地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具体而言,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量原则上将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为确保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将建立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在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这一“多退少补”的结算方式有助于新能源企业获得合理稳定的收入预期。
改革方案还区分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存量项目将通过差价结算实现与现行政策的衔接,而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则将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这种分类施策的方式旨在平衡新老项目的利益关系,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
对于此次改革对终端用户电价水平的影响,相关部门表示,居民和农业用户的电价水平将保持不变,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而对于工商业用户,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将基本持平,部分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甚至可能略有下降。
此次改革不仅将对新能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还将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加快形成。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同时,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进一步扩围也将极大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
为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强化政策协同。同时,还将做好跟踪评估工作,及时优化政策实施,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总的来说,此次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将为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