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行业迎来了一股AI技术的新浪潮。众多知名车企纷纷宣布与DeepSeek大语言模型达成深度合作,力图在这场智能化竞赛中占据先机。从东风汽车到吉利、蔚来、小鹏等品牌,无一不在这场AI风暴中寻求突破。
东风汽车率先行动,于2月8日正式宣布旗下自主品牌已全面接入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此次整合涵盖了东风岚图、猛士、奕派、风神、纳米等多个品牌车型。其中,东风岚图的逍遥座舱已率先完成部署,并计划于2月14日通过OTA更新,让用户率先体验到云端智能升级后的全新座舱功能。东风猛士917智能座舱也紧随其后,计划在4月上海车展前通过OTA更新向消费者展示。
东风汽车表示,此次接入DeepSeek后,车内语音交互将更加自然流畅,场景理解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借助多模态感知决策技术,系统不仅能精准识别驾驶员意图,还能根据舱内外场景提供个性化推荐与主动服务,使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慧出行伙伴转变。
吉利、蔚来、小鹏等车企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DeepSeek阵营。吉利汽车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实现深度融合,新AI系统能够精准理解用户模糊指令,并覆盖车辆控制、主动对话及售后服务等多个场景。蔚来董事长李斌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对DeepSeek的惊叹体验,纷纷表示AI技术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深远变革。
然而,尽管车企们纷纷宣称AI技术上车,但用户实际体验的提升却有限。许多用户反映,虽然语音助手变得更加智能,但在驾驶操作、主动安全及整体交互体验方面并未感受到明显提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大模型在车载环境中的应用仍存在硬件算力不足、功能应用局限、生态协同欠缺等问题。
具体来看,车载芯片与云端算力之间的割裂导致大模型响应速度和实时性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大部分车企仅将大模型用于语音交互,核心的车辆控制系统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车企与AI技术供应商在数据更新、模型迭代和系统集成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实际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车企们并未放弃在AI领域的布局。他们深知,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赛道。面对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汽车公司必须不断研发更为智能和人性化的产品,才能在智能座舱和智慧出行服务上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尽管目前大模型技术上车仍存在诸多挑战,但车企们仍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然而,大模型技术究竟能否真正落地为用户带来实在便利和安全提升,还需时间与实践检验。许多专家指出,大模型的出现有望催化智能座舱的进化,但目前多数车型仍依赖云端服务,端侧大模型部署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在算力、数据、算法及生态协同全面升级后,车企才能真正实现从表面交互到内在智能的质变。
在这场AI技术的竞赛中,车企们正急速拥抱变化,寻求突破。然而,真正的智能化变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车企们持续投入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