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如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2-10 06:50:5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携手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为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加速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

自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涵盖价格、财政及产业等多个层面,极大地推动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到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成功超越了煤电装机规模。

然而,随着新能源的迅速扩张,原有的固定上网电价机制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无法充分反映供求关系,且未能公平分担电力系统的调节成本。因此,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旨在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的显著降低以及各地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市场化,上网电价由市场竞争决定,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具体而言,改革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需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交易形成电价;二是建立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在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补偿,高于时则扣除差价,以稳定企业预期;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

针对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特点,改革方案特别提出了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这一机制旨在解决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后可能出现的收入大幅波动问题,通过“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确保新能源企业的合理收益,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对于存量和增量项目采取了分类施策的方式。以2025年6月1日为分界点,存量项目将通过差价结算实现与现行政策的平稳衔接;而增量项目则根据各地新能源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动态调整电量规模,并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机制电价。这种新老划断的做法,既保障了存量项目的平稳运营,又充分发挥了市场在新项目电价确定中的作用。

对于此次改革对终端用户电价水平的影响,相关部门表示,居民和农业用户电价水平将保持不变,继续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而对于工商业用户,预计改革实施首年电价水平将基本持平,部分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甚至可能出现电价下降。未来,工商业用户电价将随电力供需状况及新能源发展情况而波动。

此次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不仅标志着我国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了关键步伐,还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这将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另一方面,这将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这将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步伐,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进一步扩围。

为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允许地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实施时间,但最迟不晚于2025年底。同时,将强化政策协同,指导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与规划目标、绿证政策、市场建设及优化环境等相协调。还将做好跟踪评估工作,及时总结改革成效,优化政策实施策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