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汽水在饮料货架上悄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了消费者们的新宠。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国内饮料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也勾起了许多人对往昔岁月的温馨回忆。
追溯国产汽水的历史,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随着外国军营和租界的建立,汽水这一新鲜事物开始传入中国。然而,在那个时代,汽水更多被视为一种时髦的“保健品”,并未被广大民众所普遍接受。人们对其制作原理知之甚少,甚至有人担心汽水瓶会因内部压力而弹出伤人。
尽管如此,汽水的魅力仍然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最早的一家汽水工厂——英商泌乐汽水公司,于1893年建立,并在1923年改名为“正广和汽水厂”。此后,天津的山海关汽水、武汉的和利汽水以及赞誉汽水等也相继创立,成为了当时颇有名气的产品。与此同时,国人创办的汽水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东北的八王寺汽水厂,创建于1921年,是中国民族资本最早建立的饮料生产厂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汽水厂大多被收归国家管控,负责本地的汽水供应。这些汽水厂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在特殊时期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职能。20世纪50年代,重工业成为新中国发展的重心。夏日高温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工人们时常面临中暑的威胁。盐汽水成为了工人们的祛暑良方,而天津的山海关、沈阳的八王寺、上海的正广和等老牌知名汽水厂,也承担了供应盐汽水的任务。
然而,国产汽水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大国际巨头的进入,国产汽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口可乐于19世纪诞生,并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凭借其先进的商业运营和工业制造经验,可口可乐迅速在中国打开了市场。而百事可乐也不甘落后,加入了中国汽水市场的角逐。为了应对外资品牌的冲击,原轻工部曾指定各大老汽水厂与两大可乐巨头合资,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换取生存空间。
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与两乐签下合资合作协议后,这些国产品牌反而被迅速边缘化。例如,天府可乐曾在1994年与百事可乐合资,但在长达13年的合资过程中,百事公司逐渐减少天府可乐品牌产品的生产,导致天府可乐在市场上近乎销声匿迹。天府可乐集团更是连年亏损,债务高达数亿元。而百事可乐则迅速抢占了重庆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经过十余年的卧薪尝胆,国产汽水们终于在2010年前后开始了“复活赛”。他们努力夺回品牌使用权,加强新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例如,天府可乐经过长时间的法律斗争,终于在2010年取得了配方和生产工艺技术秘密的所有权,2013年又重获商标权。八王寺也历经三年的国际诉讼,最终拿回了商标权。
如今,国产汽水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冰峰、大窑、天府可乐等品牌纷纷进军全国市场,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回忆和地域特色让消费者们倍感亲切。据美团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产八大汽水的即时零售销量同比增长约36%。其中,亚洲汽水、北冰洋、崂山汽水等品牌的增长更是超过了45%。
国产汽水的复兴之路虽然充满坎坷,但他们所塑造的大众记忆和情感纽带将成为他们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汽水将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