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技术革命的风暴,其核心在于DeepSeek这一创新技术的崛起。据《汽车K线》从券商分析师处获得的消息,DeepSeek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短期股价的波动,它正在深刻改变资本对智能汽车价值的评估体系。
DeepSeek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和商业逻辑,引领了一场从“算力军备竞赛”向“算法效率革命”的转变。传统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依赖于高昂的算力投入,例如理想汽车每年的算力租用成本就高达10亿元,而高阶自动驾驶的研发费用更是飙升至10亿美元级别。然而,DeepSeek-R1模型的训练成本单次仅为560万美元,远低于国际同行的最高水平,但其性能却接近OpenAI的顶尖模型。
这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式为车企开辟了两条全新的发展路径。一方面,车企可以直接降低研发成本,通过调用DeepSeek的API快速提升座舱交互能力,降低自研模型的开发门槛。另一方面,车企还可以将DeepSeek的算法优化经验应用于智能驾驶模型,通过蒸馏训练等技术提升车端模型的决策效率。
DeepSeek的出现还带来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平权,颠覆了行业的竞争格局。例如,比亚迪计划将其“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放至10万元车型,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从高端市场的专属配置转变为大众市场的标配。
这一趋势将加速汽车行业的洗牌。DeepSeek的开源特性降低了车企的接入门槛,使得传统车企能够凭借规模和成本控制能力,快速补齐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例如,吉利与DeepSeek的合作被视为可能颠覆新势力车企在交互体验上的领先地位。
同时,DeepSeek也推动了供应链价值的重构。智能驾驶技术的平价化将挤压那些依赖高溢价方案的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而对低成本传感器、域控制器等产业链环节则构成利好。
DeepSeek还促使资本逻辑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硬件估值”转向“软件溢价”。DeepSeek推动的AI能力升级正在改变车企的盈利模式,为软件服务变现和数据资产价值重估创造了新的空间。
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落地,多家车企已经宣布接入这一大模型。北汽旗下的极狐品牌、上汽集团的智己品牌以及一汽集团的奔腾品牌都传出了接入DeepSeek的消息。DeepSeek的强化学习框架可能推动智能驾驶算法从“模仿人类”向“超越人类”迈进。
然而,尽管DeepSeek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座舱交互领域,智能驾驶领域仍需长期探索。端到端模型的车规级验证、安全冗余设计等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同时,多数车企仅通过API调用DeepSeek的功能,缺乏深度定制化能力。因此,如何形成差异化体验,将是车企面临的一大挑战。
DeepSeek上车所引发的资本热潮,标志着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拐点。AI技术不仅重构了汽车产品的体验和商业模式,更重新定义了车企的估值逻辑。如今,资本市场的目光已经聚焦于那些具备AI全栈能力的整车企业,以及智能驾驶核心增量部件的国产替代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