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健康集团,这家源自轻松筹的企业,近日正式向港股主板发起上市冲击。这一举动标志着集团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在半年前完成业务重组,将轻松筹与朵尔医院业务剥离后,集团轻装上阵,专注健康服务领域。
轻松筹的创始人杨胤,自1995年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后,经历了多次创业与职场变迁,最终在2014年创立了轻松筹,这一平台迅速成为互联网筹款领域的先行者。基于社交网络的传播特性,轻松筹帮助无数家庭在紧急时刻筹集到必要的资金,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水滴筹的崛起,轻松筹面临了不小的挑战。尽管轻松筹较早进入市场,并获得了阳光保险、IDG、腾讯等机构的支持,但在市场份额上仍不及水滴筹。据凯度集团早前的报告显示,水滴筹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
面对增长与竞争的双重压力,轻松筹及其背后的轻松健康集团开始探索变现之道。在筹款这一公益性质的业务基础上,集团发现了通过销售保险产品实现流量变现的潜力。轻松筹与阳光保险的合作更是为这一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用户在使用轻松筹筹款或捐款时,往往会考虑自身的保险需求,从而成为保险产品的潜在客户。
这一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成效,轻松健康集团的保险业务收入在2022年至2023年间保持稳定增长,并助力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然而,长期来看,这种基于用户焦虑的变现方式难以获得持续认可,且随着用户增长放缓和变现通道变长,保险业务的增长压力日益显现。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轻松健康集团开始深化健康服务领域,逐步减少对保险业务的依赖。2019年,轻松筹升级为轻松健康集团,涵盖了更多业务板块,包括轻松保、轻松公益、轻松健康等。近年来,集团业务逐渐拓展至早筛、健康检查、咨询、医疗预约服务以及保健品销售等多个领域。
2024年,轻松健康集团完成了重大重组,将线上疾病筹款业务轻松筹和互联网医疗朵尔医院从上市主体中剥离出来。这一举措虽然短期内对集团毛利率和净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为集团深化健康服务主题、提升业务深度与韧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组后,轻松健康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轻松健康业务收入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从15.2%增长至61.8%。这一变化表明,轻松健康集团已成功跳出互联网筹款平台的竞争框架,转型为一家专注于健康服务的综合性企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轻松健康集团在中国独立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按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计,公司在中国独立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市场中排名第四,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轻松健康集团正在投入资源研发AIcare系统。这一系统将在内容制作、用户服务、营销服务、商家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升系统级的服务能力,为集团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轻松健康集团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通过轻松公益等板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集团的品牌形象,也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