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特斯拉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目标升级,产业链企业迎新机遇?

   时间:2025-02-10 15:09:2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特斯拉在近期举行的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会上,宣布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调整:将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2025年量产预期上调至几千至1万台,这一数字远超原先预计的数千台。这一消息标志着,正如埃隆·马斯克所言,我们正站在人类历史的一个非凡转折点上,2025年或将见证特斯拉的重大突破。

会上,特斯拉详细阐述了Optimus的量产时间表及相关挑战。鉴于人形机器人需执行的任务远比汽车复杂得多,其训练算力需求至少是汽车的10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特斯拉正在德克萨斯州总部大规模投资培训基础设施,旨在训练Optimus完成多样化任务,以适应不同工种和角色。尽管马斯克承认,Optimus的确切量产时间表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他比喻道:“我们不仅是在设计火车和车站,还在实时铺设轨道。”

特斯拉规划了一个清晰的量产路径:2025年,公司内部将建造约1万台Optimus,这些机器人将为第二代生产设计提供宝贵反馈。预计2026年初或中期,将推出生产设计2.0版本。到了2026年下半年,特斯拉计划向外部公司提供人形机器人。马斯克满怀信心地表示,Optimus的生产速度将是史上最快的,理想情况下,年产量将逐年翻倍。

然而,制造Optimus面临重重挑战。特斯拉强调,这是一个全新的供应链和技术领域,没有任何现成的部件可用。尽管团队已竭力尝试使用现有电机、执行器和传感器,但无一能满足类人机器人的需求。因此,特斯拉正从物理学基本原理出发,设计适用于类人机器人的所有部件。然而,将原型设计转化为可高效生产、可靠且低成本的产品,其难度远超原型设计本身。

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指出,2025年对特斯拉而言至关重要。Optimus目前处于生产阶段1.0,特斯拉正加速建设第三个工厂,以提高固定电池存储产量。马斯克预计,与新能源车类似,初期每条生产线爬坡完成后,满产能将达到每月1000台,设计目标更是高达每月1万台。鉴于Optimus的整体质量和复杂性远低于汽车,若顺利进入生产2.0阶段,其产能有望大幅提升至每月1万台,甚至10万台。当产量达到与Model Y相当的水平,即每年稳定生产100万台时,其公摊成本将降至2万美元以下,仅为原先的一半。

在应用层面,马斯克计划主要在特斯拉内部使用Optimus,希望这些类人机器人能在工厂中处理繁琐任务,如为车身生产线装料、金属搬运等,最终实现流程改进。特斯拉坚信,尽管人形机器人产业早期市场估值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训练成本将急剧下降,Optimus有望带来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机会,届时人形机器人将成为特斯拉价值的核心部分。

受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推动,以及国内企业如宇树科技等在人形机器人本体、运控、软硬件及场景探索方面的领先表现,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上的多家企业市场反馈积极。其中,丰立智能因开发适用于机器人关节和手模组的齿轮、减速器等产品,并已实现小批量出货,而备受机构关注。公司已与星动纪元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计划于2025年初在越南设立子公司,扩大产能。

五洲新春则专注于轴承及零部件制造,已开发出为机器人直线执行器、灵巧手提供部件的丝杠产品。尽管目前丝杠产品收入占比较低,但公司计划保持轴承业务稳定发展,同时重点发力丝杠新业务,以期在未来实现业务增长。

奥比中光在3D视觉感知领域也展现出强劲实力,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结构光、iToF等全技术路线的3D视觉传感器方案。其产品已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适配,并批量供应给捷普、优必选等头部机器人企业。

兆威机电展示了其机器人灵巧手产品及行业驱动解决方案,凭借强大的定制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获得海外大客户的认可。汉威科技则积极布局传感器在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子公司苏州能斯达已具备四条成熟产线,产品订单饱满,正筹划增加产线以满足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