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AI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起因是中国大模型公司DeepSeek的迅速崛起。这家源自金融行业的AI新秀,凭借其R1模型在性能上与OpenAI的GPT系列比肩,并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在短短21天内实现了日活跃用户突破2000万的壮举,超越了ChatGPT,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应用。这一迅猛势头,不仅引发了资本市场对OpenAI、英伟达乃至整个AI行业的重新审视,也让人们开始思考AI未来的竞争格局。
面对DeepSeek带来的冲击,OpenAI迅速做出了回应。从1月31日起,OpenAI接连推出了o3-mini、Deep Research两大新功能,并在2月6日宣布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ChatGPT搜索功能,无需注册即可体验。这一连串的动作,看似是对DeepSeek的直接回应,但实则对以搜索业务为主的谷歌和百度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尤其是OpenAI全面开放AI搜索功能的举措,让谷歌和百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月5日,谷歌股价在触及新高后,受该消息影响单日下跌7.29%,并在接下来的交易日中继续下跌3.27%,市值蒸发了两千多亿美元。而百度港股也在2月6日收跌1.31%。这一连串的市场反应,无疑揭示了AI搜索对传统搜索巨头带来的巨大冲击。
然而,尽管ChatGPT搜索功能的推出对谷歌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谷歌在搜索领域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固。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尽管谷歌在2024年最后三个月的市场份额均低于90%,但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跌破,且流失的市场份额主要流向了ChatGPT Search和Perplexity等AI搜索引擎。尽管如此,谷歌凭借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包括Android系统、YouTube、Gmail以及Google Cloud等,在面对搜索业务挑战时依然拥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谷歌也并未坐以待毙。据报道,谷歌正计划在其搜索引擎中添加一个新的“AI模式”,并计划对搜索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改造,以应对来自OpenAI和Perplexity的竞争。谷歌CEO桑达尔·皮恰伊也承认,从今年开始,谷歌将对搜索进行重大变革。
与谷歌相比,国内的搜索巨头百度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为严峻。近年来,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截至2024年12月,百度在PC端搜索份额占比仅为27.36%,移动端虽然仍有58.21%的份额,但相较于谷歌的市场地位,百度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为糟糕的是,百度AI搜索正面临着来自UGC平台和大模型产品的双重夹击。
以抖音和小红书为代表的UGC平台,通过优质的内容和真实的用户评价,成为了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首选平台。这些平台不仅重塑了用户的搜索习惯,还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传统搜索引擎的流量。与此同时,像豆包、Kimi、DeepSeek等新兴的大模型产品,也在专业知识检索和信息整合方面展现出了超越百度AI搜索的独特优势。这些产品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加剧了百度在搜索市场的困境。
尤其是豆包作为字节跳动的拳头产品,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全方位布局和强大支持,为豆包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字节跳动2024年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达到800亿元,接近百度、阿里、腾讯的总和。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无疑将进一步强化豆包在AI搜索上的能力。
在这场由AI引发的搜索革命中,谷歌和百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谷歌而言,尽管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依然为其提供了足够的竞争力。而对于百度来说,如何在UGC平台和大模型产品的双重夹击下保住搜索基本盘,并寻求新的增长点,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