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显著增长,新增85.3万台,总量攀升至357.9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超过97%,这一数据由中国充电联盟提供。然而,在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大城市周边的高速公路上,新能源车主们仍然遭遇了长时间的充电等待。
从北京、上海、杭州到武汉、长沙以及广深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充电站前排起了长龙,车主们往往需要等待一至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充电。一位特斯拉Model Y车主分享了他的经历,从北京返回郑州途中,在保定服务区第一次充电就等了两个多小时,导致全程耗时比原计划多了近四个小时。随着除夕的临近,出京车流量剧增,电动汽车的充电等待时间也随之延长。
不仅是特斯拉车主,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主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一位比亚迪秦L车主表示,他在保定服务区排队近两个小时才轮到充电,而现场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未能有效引导已充满80%电量的车辆离场,导致排队时间进一步延长。充电枪功率不匹配和车辆充电性能不一也是导致充电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作为纯电动车主,也亲历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排队充电的尴尬。他认为,即便是配备了800V和超快充技术,未来数十年内也很难实现电动汽车补能效率与燃油车型相当。春节期间,不仅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内的充电站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和热门旅游目的地。
车主们反映,在热门充电站,如小鹏的超充站,经常会出现非小鹏品牌的车辆占用超充桩的情况,导致支持800V快充的小鹏车型只能排队等待。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春节期间,也存在于日常充电场景中。一位理想MEGA车主就曾遇到过5C超充桩被纯电小货车占用的情况,他希望理想汽车能在超充桩车位上增加识别车型的地锁。
从技术角度来看,充电桩已经具备了对车辆的识别能力,可以根据车辆的充电功率范围输出合理的充电功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降低部署成本和提高使用率,运营商往往难以为800V车型设置专属充电桩。市场上充电桩性能各异,从60kW到600kW不等,用户很难形成统一的认知。运营商的宣传方式也可能对用户造成困扰,使得用户难以区分不同充电桩的性能差异。
于翔指出,市场和运营商对于用户的教育还远远不够,用户往往被动相信越好的充电桩能够越快给车充好电,而忽视了车辆本身的充电性能。实际上,电网容量并不允许充电站进行满负荷、高功率运转,而是需要做到均衡调度。因此,在充电站同时充电的车辆越多,所有车辆的充电时间都会比车辆较少时更长。
尽管全国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1280万台,其中近30%为公共充电桩,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在假期排长队充电的情况依然难以缓解。不论是国庆黄金周还是春节假期,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新能源汽车排队等待充电的场景仍将持续出现,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愈发严峻。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补能效率超过燃油车型,在未来数十年内都是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