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一场由DeepSeek引发的AI行业风暴悄然席卷全球,让原本平静的科技界泛起层层涟漪。这家新兴企业以其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和开源,不仅打破了英伟达在AI算力领域的长期垄断,还深刻影响了整个AI产业的未来走向。
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时间恰逢1月20日,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英伟达的股价在除夕前夕遭遇重创,从148美元的高点急剧下滑至116美元。这一戏剧性的变化,无疑将DeepSeek推上了风口浪尖。
尽管有报道将英伟达股价的暴跌直接归咎于DeepSeek-R1模型,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DeepSeek-R1的开源及其采用的“蒸馏模型”技术,显著降低了对算力的需求,同时并未硬性绑定英伟达显卡。这一创新使得AI模型在摆脱英伟达硬件束缚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与ChatGPT-o1相近的推理性能,甚至在部分领域有所超越。
DeepSeek的这一举措,无疑为AI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特别是对中国AI产业而言。它打破了英伟达高算力显卡作为AI“必选项”的局面,为更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AI解决方案。然而,对于英伟达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其高利润正是建立在AI生态的“割裂性”之上的。
与此同时,DeepSeek的崛起也让OpenAI重新审视了自己的AI模型开放策略。作为最早被广泛认知的AI大模型企业,OpenAI一直以其封闭的生态和严格的使用限制而著称。然而,DeepSeek所引发的行业震动,让OpenAI不得不重新评估开源模型的可能性。
事实上,AI产业的封闭与开源之争由来已久。英伟达与OpenAI等头部企业试图用封闭来确保领先,而后来者则通过开源来应对。然而,尽管开源生态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无法与CUDA的完整生态抗衡,但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DeepSeek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开源AI大模型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开源方式和底层技术的创新。DeepSeek采用了MIT+类OpenRAIL的授权方式进行开源,允许第三方自由使用、修改、复制和分发代码。同时,DeepSeek还从底层开始对AI大模型和代码进行优化,引入了即时编译技术,使得AI模型能够根据不同显卡类型动态生成最优计算图,从而实现了算力效率的暴涨和算力成本的暴跌。
DeepSeek的这一系列创新,不仅让其AI模型在转译时拥有更高的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绕开CUDA的限制,适配不同的硬件。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AI大模型的部署门槛和成本,还为更多企业提供了抓住和推动AI浪潮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DeepSeek的开源范式为AI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它展示了开源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和效果,让更多企业看到了开源在AI产业中的潜力。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AI竞争中,开源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DeepSeek的出现,无疑为AI产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打破了英伟达在AI算力领域的垄断,还为更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AI解决方案。同时,DeepSeek的开源范式也为AI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让开源成为AI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说,DeepSeek已经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