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传感器行业新展望:2025年市场规模将如何演变?

   时间:2025-02-10 23:10:5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中,多家上市公司如华工科技(000988)、中航电测(300114)、森霸传感(300701)、汉威科技(300007)、敏芯股份(688286)、四方光电(688665)、高德红外(002414)、歌尔股份(002241)、兆易创新(603986)以及必创科技(300667)等,共同推动了这个领域的蓬勃发展。

智能传感器,依据国家标准GB/T 33905.3-2017的定义,是指能够与外部系统进行双向通信,发送测量和状态信息,并接收和处理外部命令的传感器。它是一个集成了传感单元、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和软件算法的系统级产品,具有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和存储的综合功能。智能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可进一步细分为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型智能传感器,以及更具体的如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磁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

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较长,上游涵盖设计、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中游则涉及智能传感器的器件加工制造与封装测试;下游则以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医疗电子等应用领域为主。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技术中处于底层和前沿位置,对物联网产业的进步具有关键作用。

自20世纪起,中国开始探索智能传感器领域。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兴起,智能传感器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2013年的《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年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2017年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这些政策为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已经具备了规模化供应能力,重点厂商的产销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行业整体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以四方光电为例,其气体传感器价格在2019年至2023年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成本结构来看,直接材料成本占据了智能传感器生产成本的大部分,达到了69.62%,而直接人工成本约为10.55%。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健成长期,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人民币。根据信通院的数据,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了1429.6亿元,并有望在2024年突破1600亿元大关。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形成了五大区域格局,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中部和东部地区。这些区域各具特色,如京津地区专注于前沿新型智能传感器的研发,珠三角地区依托资本市场和人才优势打造了多个传感器产业体系,长三角地区则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传感器产业集群。在企业层面,市场竞争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包括传统传感器制造商、半导体厂商和其他厂商。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创新趋势将向小型化、微功耗及无源化、高可靠性和宽温度范围方向发展,同时在物联网、汽车、医疗等领域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这将为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强大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