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永宁风电场以其4.8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和年均超1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成为了当地绿色能源的重要支柱。通过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的并网管理和电力消纳机制,这一风电项目不仅确保了稳定运行,还有效推动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一幅风电场壮观景象的照片,展示了这一绿色能源的蓬勃生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上网电量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的新阶段。这一改革举措的背后,是对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切期望与坚定决心。
自2009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行业在政策扶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超越了煤电装机。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原有的固定上网电价机制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无法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未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因此,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成为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具体而言,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需全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上网电价也将通过市场交易确定。同时,为支持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改革还建立了相应的价格结算机制。对于纳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将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这种“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旨在为企业提供合理稳定的预期,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考虑到新能源项目的固定投资成本占比大、变动成本占比小的特点,以及新老项目经营成本的显著差异,改革还明确区分了存量和增量项目,并分类施策。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存量项目将通过开展差价结算实现与现行政策的妥善衔接;增量项目则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将根据国家明确的各地新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等动态调整,机制电价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对居民和农业用户电价水平并无影响,这些用户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而言,虽然电价水平可能会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但静态估算显示,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部分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甚至可能略有下降。
从长远来看,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使新能源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更好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改革还将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扩围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电力市场的规范化、统一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