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内的永宁风电场成为了绿色能源利用的典范。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高达4.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通过实施有效的并网管理和电力消纳机制,确保了风电项目的稳定运行和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一幅风电场壮丽景象的照片,展现了自然与科技的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上网电量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该通知的发布,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自2009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推动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行业的迅速崛起。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超越了煤电装机。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固定上网电价制度已无法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且未能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因此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由市场机制决定上网电价。改革措施包括:一是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上网电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二是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确保新能源企业有合理稳定的收益预期;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以2025年6月1日为界,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实现与现行政策的衔接,增量项目则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机制电价。
考虑到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特别是光伏发电在午间集中发电导致的电力供应和价格波动,改革中的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机制通过“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确保了新能源企业的收益稳定,有助于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改革还充分考虑了新老项目的经营成本差异,通过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平衡了各方利益。对于居民和农业用户而言,改革并未影响其电价水平,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而言,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将基本持平,部分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甚至可能略有下降。
从长远来看,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对电力行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使新能源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更好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改革还将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