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能否让智能驾驶走进千家万户?

   时间:2025-02-11 12:01: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以一记重拳打破了行业的平静,将“智驾平权”的理念提前带入现实。2月10日,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宣布,其“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将全面覆盖21款新车型,从高端仰望U8到经济型海鸥智驾版,无一例外标配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过去,智能驾驶似乎总是与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传感器配置紧密相连。车企们热衷于展示自家产品的传感器数量,仿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然而,比亚迪的入场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用纯视觉方案和自研芯片,将智能驾驶的门槛大幅降低。

比亚迪的策略不仅在于硬件成本的削减,更在于其自研BEV+Transformer算法架构的突破。这一架构使得比亚迪能够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实现无图城区道路导航。同时,通过“三目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上达到了极致,硬件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了60%。

不仅如此,比亚迪还推出了“璇玑架构”,实现了云端AI与车端AI的双循环协同。这一架构的开放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调用智能驾驶感知数据,为构建类似安卓的汽车生态奠定了基础。与华为云的合作,更是让比亚迪拥有了EB级数据存储集群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车端AI的推理能力。

比亚迪的规模化优势也在智能驾驶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凭借其庞大的销量,比亚迪每天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真实路况数据,这些数据如同“电子饲料”一般,喂养着比亚迪的AI模型,使其不断进化,逐渐逼近人类的驾驶直觉。

这一策略正在改写行业的技术演进方向。当比亚迪通过数据闭环将纯视觉方案的场景通过率提升至极高水平时,激光雷达的“安全冗余”价值便不得不面对成本效益的严峻考验。比亚迪的低成本方案有望成为10万-20万元级车型的新基准,迫使特斯拉、小鹏等竞争对手调整硬件策略。

智能驾驶功能的快速下沉,直接冲击了传统市场的分层逻辑。原本以20万元为分水岭的智驾门槛被击穿后,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智能体验的完整度,而非单纯的价格因素。比亚迪的这一举措,无疑加速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市场化进程。

同时,比亚迪的自研比例高达58%的供应链体系,也对传统Tier 1供应商构成了威胁。有行业专家指出,随着自研比例的升高和智驾成本的下降,一部分传统Tier 1供应商可能会面临边缘化的风险。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的规模化效应也在改写智能驾驶的估值逻辑。当智驾硬件成本占比不断降低时,资本市场对车企的评判标准也将从“技术领先性”转向“数据变现效率”。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不仅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更以规模化倒逼技术平权。通过规模化制造、国产替代和数据闭环构建的竞争壁垒,比亚迪正在将智能驾驶从一项高端技术转变为一项基础功能,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