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QDII基金的降费趋势愈发明显,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宣布下调旗下QDII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
2月11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降低旗下两只QDII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与此同时,融通基金也宣布将从次日开始,对其旗下的某只QDII基金实施降费措施。这些举措紧随海富通基金和富国基金的降费脚步。海富通基金在前一日已宣布对旗下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混合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进行下调,并修改了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而富国基金则一次性对其六只QDII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进行了调整,统一降至1.2%和0.2%。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3家基金公司共计82只QDII基金加入了降费行列,使得“1.2%+0.2%”的组合逐渐成为QDII主动基金的主流费率。这一趋势反映出基金公司在响应监管要求、提升投资者金融获得感方面的积极态度。
具体来看,交银施罗德基金和融通基金的降费公告均表示,此举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并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后作出的决定。而海富通基金和富国基金的降费行动则更加具体,不仅明确了降费的时间和范围,还涉及到了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的修改。
富国基金的降费力度尤为显著,其旗下六只基金的管理费率从原来的1.5%至1.8%不等统一降至1.2%,托管费率也从0.35%至0.3%降至0.2%。这一举措无疑为投资者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提升了其投资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降费趋势不仅在QDII基金中盛行,还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类型的基金产品。例如,主动管理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1.2%+0.2%”已成为基本要求,头部大宽基ETF的费率也主动下调至“0.15%+0.05%”。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也开始陆续跟进降费措施。
在混合型与股票型QDII基金领域,经过此番降费后,管理费率在1.5%以上的基金已所剩无几。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基金公司在费率方面的灵活性,也体现了其对投资者利益的关注。
业内专家指出,降费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短期内降费可能会对公司的营收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公募费率改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促进研究机构在投研、交易等方面的建设,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降费意味着节省成本,虽然短期内对投资收益的提升效果可能不明显,但中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超额收益的获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