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险迎新局?《指导意见》能否破解其发展难题

   时间:2025-02-11 18:34:3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新能源车险市场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高昂的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出险率以及保险风险与价格匹配失衡等问题,不仅让广大车主倍感困扰,也严重制约了新能源车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组由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揭示了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现状: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3105万辆,保费收入高达1409亿元,然而承保亏损却达到了57亿元,呈现出连续亏损的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见被视为我国首个针对新能源车险的官方指导文件,为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矛盾日益凸显。尽管新能源商业车险的保费收入和赔付金额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高赔付率导致的连续亏损问题依然严峻。从2022年至2024年,新能源车险行业累计亏损额已达143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险必然是车险增量市场的主角,但高赔付和投保难等问题仍需解决。

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浩分析认为,新能源车险的健康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程度、用户使用习惯、新能源汽车用户规模、保险公司对风险的判别能力和数据掌握程度,以及用户侧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等。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仍在不断变化中,用户规模相对较小,且很多用户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汽车后使用习惯存在偏差,因此保险公司积累的风险模型和数据仍在不断完善中。

车车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也指出,保险公司作为新能源车险的经营方,早已意识到投保难、投保贵的根源所在,但仅靠财险业自身难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需要汽车、交通等多领域的机构、企业共同发力,加强统筹协调。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上,很多消费者由于使用习惯不当导致事故发生率较高。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较为经济,大量从事运营的车主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高了出险率。在制造工艺上,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采用整体压铸成型的造车工艺,导致事故发生后维修成本较高。在维修方面,由于电池厂、整车厂人为设置技术门槛,社会综合修理厂难以承修新能源汽车,当三电系统损坏时需要厂家指定的人员维修或提供配件,使得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指导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该意见从降低维修成本、创新产品供给、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监管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化解行业矛盾、促进新能源车险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其中,明确提出要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通过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等措施,提升新能源车险的发展质量。

同时,《指导意见》还强调要优化新能源车险产品供给和费率,实现更灵活、精准的服务保障。通过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丰富商业车险产品、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措施,提升车险产品和定价的精准度和合理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指导意见》的发布对于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能否得到有效实施还需看具体落地过程中能否处理好几个棘手问题。新能源车企在产品、技术和用户方面拥有较大话语权,他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度将直接影响实施效果。同时,培养用户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使用习惯需要汽车行业、保险行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预计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财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产品开发、定价、承保、理赔服务等也需要完善的数据、技术、零部件、维修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不断变化且迭代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这些支撑体系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优化。

《指导意见》的落地不仅需要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的跨部门协同,还需要打破企业间的利益壁垒和技术保护,促使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这些都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无疑为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