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市场的最新销售数据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公布,揭示了2025年1月的市场表现。数据显示,全国乘用车市场在该月的零售销量为179.4万辆,与前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1%,环比则减少了31.9%。
据分析,今年1月的销量表现并不理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31.9%的环比降幅也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降幅。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由于春节较早,许多消费者选择在2024年末完成了春节前的购车计划,导致1月车市相对冷淡。加之有效销售时间减少了4天以上,因此零售销量的负增长符合预期。
尽管整体市场表现不佳,但自主品牌乘用车却呈现出较强劲的增长势头。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零售销量为约109万辆,同比微降2%,环比下降33%,市场份额达到6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9个百分点。崔东树解释称,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和出口市场上取得了显著增量,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和上汽通用五菱等品牌的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与自主品牌的表现不同,主流合资品牌在1月的零售销量继续下滑。数据显示,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的零售销量为49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其中,德系、日系和美系品牌的零售份额均有所下降。
豪华车市场同样面临挑战,1月的零售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28%,市场零售份额为11.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崔东树表示,尽管车企参与价格战的能力有所减弱,但由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偏低,上游行业的高利润依然突出,因此2025年车市仍存在价格战的可能性。
中国汽车出口在2025年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1月,乘用车累计出口(含整车与CKD)达到3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6%。其中,新能源车在出口总量中的占比达到35.9%,较同期增加了7.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出口量为32.8万辆,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9%。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市场渗透率达到41.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9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达到60.6%,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3%。
从新能源车的月度零售份额来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约为72%,新势力车企受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零售份额约为20.8%。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1月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为14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