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财险近期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揭示了车企涉足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的严峻现实。数据显示,尽管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3.51亿元,但净利润却亏损了1.69亿元,综合成本率更是高达308.8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据比亚迪财险客服人员透露,公司2024年的亏损部分源于上半年承接的原易安财险业务的赔付成本,以及当期已赚保费为负,导致综合赔付率偏高。这一结果不仅对比亚迪财险自身构成了挑战,也映射出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面临的集体难题。
作为新能源车企跨界保险业的一个典型例子,比亚迪财险的业绩反映了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复杂困境。当前,新能源车险普遍存在保费高、出险率和赔付率双高的现象,形成了“车主抱怨保费贵,保险公司喊亏”的恶性循环。市场普遍呼吁加快优化新能源车保险费率,以缓解这一矛盾。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新能源汽车保险续保难、续保贵,以及财险公司承保亏损的问题,与新能源车的高出险率和赔付成本密切相关。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长期性能和维修成本缺乏足够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产品费率的合理设定。
比亚迪财险自去年5月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以来,保费规模迅速扩大。从第二季度的0.67亿元增长至第四季度的8.43亿元,全年签单保费总额达到13.98亿元。然而,业务扩张并未带来盈利,反而导致持续亏损。尤其是第三季度,亏损额达到0.88亿元,全年累计亏损1.69亿元。
高赔付压力是比亚迪财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年,其综合成本率高达308.81%,意味着每收取100元保费,需要支出308元成本。相比之下,2023年全行业新能源汽车保险综合成本率为109%,赔付率为84%,均高出燃油车10个百分点。业内精算人员表示,新财险公司通常需要累计保费规模达到30亿至50亿元才能实现运营成本摊薄,初期需承担较高的渠道费用和固定成本。
新能源车企对售后体系的控制权也成为影响财险公司费用率的关键因素。比亚迪在全国布局的授权专修网络虽然保证了服务质量,但也可能导致零配件价格垄断。新能源车型专用配件价格较高,且存在技术封锁,这种封闭式售后体系直接推高了维修成本。为此,比亚迪财险正在推动与母公司售后体系的深度协同,以降低赔付成本。
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新能源车主不仅要承受较高的保费,还面临续保难、续保贵等问题。由于新能源汽车出险率和赔付率高,保险机构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承受巨大压力。据中国精算师协会与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险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态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保险高赔付率的主要原因包括维修成本高、风险评估难、零配件依赖性强以及保值率不稳定等。由于新能源汽车拥有更多独特技术和构造,使得事故发生后的损失评估变得复杂。目前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来准确预测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频率和严重程度,导致险企在为新能源车险定价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机构近日提出了多项指导意见。包括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支持车企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丰富商业车险产品,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汽车保险组合产品;以及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