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权威机构乘联分会发布了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数据,揭示了市场的最新动态。
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了179.4万辆,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1%,环比也下降了31.9%。这一销量表现不仅低于市场预期,也创下了近年来1月销量的新低。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这一结果主要受到春节时间提前的影响,许多消费者选择在2024年底就完成了购车计划,导致1月的购车需求相对较弱。同时,1月有效销售时间因春节假期减少了4天以上,进一步影响了销量。
尽管整体市场表现不佳,但自主品牌乘用车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约为109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3%,但市场份额却达到了61%,同比增长了5.9个百分点。崔东树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和出口市场的显著增量是推动其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
与自主品牌相比,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的销售情况则显得较为惨淡。1月,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为49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其中,德系、日系和美系品牌的零售份额均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国内豪华车零售市场也出现了萎缩,1月零售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降15%,市场零售份额为11.6%。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74.4万辆,同比增长10.5%,虽然环比下降了42.9%,但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1.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更是高达60.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升。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有14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95%。其中,比亚迪以约29.6万辆的销量遥遥领先,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特斯拉中国和奇瑞汽车也位列前五。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也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1月,我国乘用车累计出口(含整车与CKD)38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5.9%,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2.8万辆,同比增长8%。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崔东树表示,随着部分地区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将进入节后回暖周期。虽然车企参与车市价格战的实力有所减弱,但由于PPI持续偏低,上游高利润突出,2025年仍有价格战的持续潜力。同时,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下,预计202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将保持稳步增长。然而,燃油车市场则可能继续萎缩,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