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险投保痛点如何破?四部门出招力促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2-12 10:59: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了1200万辆大关。然而,新能源车主在享受绿色出行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保费高昂和投保困难的问题。保险公司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新能源车险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多项改革举措,优化新能源车险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车主投保负担。

新能源车险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赔付成本高。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平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行业平均水平高达107%。2024年,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达到了57亿元,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多达137个。高赔付率的主要原因在于维修成本高,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化设计使得维修时往往需要更换更多部件,且原厂配件价格较高。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了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的改革措施。这一制度将在新车上市时,通过低速碰撞试验对车型进行评估,并根据损失状况和维修成本划分风险等级。车险费率将与风险等级挂钩,从而通过市场化手段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促进车企优化车辆设计,降低碰撞损失和维修成本。

《指导意见》还强调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这将有助于推动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化维修服务能力,降低零部件使用及维修成本。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市场将培育出更多专业零配件企业,加强通用化、标准化零部件的使用,进一步降低车险业务赔付成本。

在新能源车险产品创新方面,《指导意见》鼓励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这一举措旨在解决新能源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导致的纠纷问题,使网约车能够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灵活投保,更精准地满足新能源车主的需求。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研究推出“车电分离”模式新能源商业车险产品,为换电车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险保障。

针对新车型和小众车型投保难的问题,《指导意见》引导保险行业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目前,“车险好投保”平台已上线运行,车主可通过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登记投保需求,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完成投保。新能源车辆法人车主也可通过相关网站登记投保需求并选择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将主动提供线下承保服务,不得拒保。这一平台的建立将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的投保难题。

为了推动新能源车险更加精准定价,《指导意见》还提出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和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行业纯风险保费在定价中的基准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并完善常态化调整机制。对于没有历史数据积累的新车型,将综合考虑新车售价、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安全配置等因素进行定价。同时,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也将进行合理优化,使车险价格与风险更为匹配。

在技术创新方面,《指导意见》鼓励保险行业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这将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业务流程推进降本增效。同时,新能源车险服务也将更加规范,强化“报行合一”监管,推动压降不合规不合理费用,提升理赔服务质量和效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