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江科贤园的2号楼,一场突如其来的空楼景象引发了外界的好奇与猜测。这栋曾是纵目科技总部的建筑,如今却大门紧闭,空无一人,只留下满地的尘埃和未解的谜团。
2月10日中午,笔者与公社赛佳彤老师一同驱车前往此地,想要一探究竟。由于物业办公室恰好位于纵目科技总部所在的2号楼地库,我们顺道拐了进去。然而,当我们表明来意时,在场的两位工作人员似乎对我们的身份产生了误解,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笔者只好含糊其辞地表示是“领导派来了解情况的”。这时,物业的一位女士似乎对供应商的困境表示同情,她简要地介绍了目前的情况:“他们上个礼拜五就走光了,现在这里只有我们看楼的工作人员。”
她继续说道:“其实这几天来这里的不止你们一家了,有些事你们也明白的,我们是没有办法的……”言罢,她还试图用一句安慰的话来缓和气氛。
走进这座曾经热闹非凡的科技公司总部大楼,如今的景象却令人心生凄凉。门窗紧闭,没有人员出入的痕迹,只有射灯在前厅里孤独地亮着。2号楼的后门还开着,但园区物业在这里设了一张办公桌,安排两位安保人员端坐值守。
透过未封死的玻璃顶端,可以看到前厅的景象。然而,从楼侧办公室的窗户向内望去,所有工位都空空如也,正如物业女士所说,这里已经人去楼空。
在科贤园2号楼正下方的地库里,停满了原本属于纵目科技的测试和工程用车辆。这些车辆包括老款问界M5、改装了外部传感器阵列的疑似2017款逍客等,还有一辆园区内低速L5级无人车辆。然而,这些测试平台似乎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当我们感叹这些设备如今只能被弃置在角落里积灰时,一名身着制服的园区安保人员推着自行车默默地来到我们身后不远处。他并没有上前阻止我们探查和拍摄,甚至没有出声搭话,只是在我们转身打量他时,故意别过头去或45°望天,以避免目光接触。
这样的情景让笔者和赛老师无言以对。我们不知道,在“这几天来这里的不止你们一家”的过程中,园区方面经历了哪些麻烦。但我们已经没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了。
据脉脉平台和微信群对话爆料,2月8日,纵目科技的员工收到了行政通知:将在当天18点后断电封楼,员工须在此之前取走私人物品并办理离职证明。此时,距离企业创始人唐锐在年前全员会上承诺的“寻求并购解决欠薪”已过去约两周,而员工们从去年11月起已经欠薪四个月之久。
然而,在这个新春佳节,奇迹并没有出现。员工们等来的却是随申办社保断缴、医保账户关闭的短信提示。年后,当剩下的人抱着希望继续到岗上班时,却发现连老板唐锐也失去了联系。有人爆料称,唐锐已“逃到”美国,但从其微信朋友圈的IP地址显示,至少在除夕那天,他还在日本。
事实上,自2023年下半年国内资本对智能驾驶热潮消退后,纵目科技就已经陷入了危机。去年10月末,公司管理层宣布转入“低功耗模式”,员工只保留底薪,且“封顶”10000元限额,发薪日也从每月10日调至25日。尽管管理层一直在努力自救,如出售部分业务和技术、推进老股东进一步融资、与上市公司洽谈并购等,但这些努力都没有获得实质性效果。最终,在“低功耗模式”整整一年后,纵目科技耗尽了最后的现金流。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共完成10轮融资,总金额22.47亿元人民币,联想、小米等国内科技企业都曾对其进行注资。在2022年,其估值一度高达90亿元,被部分舆论冠以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名头。然而,智驾这条赛道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企业。
从业务角度来看,纵目科技自诞生起拿到的最重要订单无疑是赛力斯问界M5及M7的自动泊车方案。然而,这一方案后来被华为方案取而代之,导致纵目无缘享受由2023款问界M7热销带来的订单狂潮。除了赛力斯外,长安、奇瑞、比亚迪、长城以及一汽都曾是纵目科技的客户,但这些企业大多从2023年开始大力投入到自研上,导致纵目科技核心客户不断流失。如今,只剩下长安一家还在部分车型上采用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