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赛道洗牌,纵目科技黯然离场:自动驾驶独角兽何以陨落?

   时间:2025-02-12 14:58:0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张江科贤园,2号楼的地库外,纵目科技的总部大楼显得格外寂静。这栋曾经繁忙的科技大楼,如今却人去楼空,门窗紧闭,一片萧条。笔者与公社赛佳彤老师驱车前来,试图了解这家自动驾驶领域曾经的“独角兽”企业背后的故事。

物业的工作人员对两位不速之客显得有些戒备,但当笔者含糊表示是“领导派来了解情况”时,一位女士还是简略透露了现状:“他们上个礼拜五就走光了,现在这里只有我们看楼的工作人员。”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同情,仿佛能理解那些遭遇甲方跑路困境的供应商们。

走进大楼,一楼大厅的玻璃门上已经被贴满了白纸,阻止外界窥探。透过未封死的玻璃顶端,可以看到前厅里射灯依旧亮着,但所有工位都已空无一人。办公区域虽然人去楼空,但并不显得凌乱,仿佛员工们只是刚刚离开,随时都可能回来。

地库里,停满了原本属于纵目科技的测试和工程用车辆,包括老款问界M5、改装了外部传感器阵列的逍客等。这些车辆如今只能默默积灰,见证着这家企业的兴衰。其中一辆园区内低速L5级无人车辆,更是让人感叹曾经的辉煌。

据脉脉平台和微信群对话爆料,2月8日,纵目科技员工突然收到行政通知,要求在18点后断电封楼,员工须在此之前取走私人物品并办理离职证明。而这一切,距离企业创始人唐锐在年前全员会上承诺的“寻求并购解决欠薪”仅仅过去约两周。从2023年11月起,纵目科技在册的七百多名员工已经欠薪四个月之久。

乙巳年的新春,奇迹并没有降临在纵目科技身上。员工们等来的却是随申办社保断缴、医保账户关闭的短信提示。年后,当一些人仍抱着希望继续到岗上班时,却发现连老板唐锐也失去了联系。有人爆料称唐锐已“逃到”美国,但从其除夕发布的好友圈内容看,IP地址显示他在日本。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曾完成10轮融资,总金额高达22.47亿元人民币。联想、小米等国内科技企业都曾对其进行注资。然而,随着2023年下半年国内资本对智能驾驶热潮的消退,纵目科技逐渐陷入危机。公司管理层宣布转入“低功耗模式”,员工只保留底薪,且封顶10000元。同时,发薪日也从每月10日调后到25日。

尽管管理层一直在努力自救,如出售部分业务和技术、推进老股东进一步融资、与上市公司洽谈并购等,但这些努力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最终,在“低功耗模式”整整一年后,纵目科技耗尽了最后的现金流。

纵目科技曾拿到的最重要订单无疑是赛力斯问界M5及M7的自动泊车方案。然而,随着华为方案的引入,纵目科技无缘享受2023年8月下旬开始的由2023款问界M7热销带来的订单狂潮。长安、奇瑞、比亚迪、长城以及一汽等核心客户也逐渐流失,仅剩长安仍在部分车型上采用其方案。

纵目科技的结局,被部分观点认为是输在了技术层面上。其泊车方案技术栈停留在2022年水平,且企业转向ADAS方案的提议被决策层否决。同时,企业核心层又以近乎“赌”的方式选择押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业务,最终该业务失败,耗尽了企业资源。

然而,纵目科技的处境并非个案。这只是当前新能源产业链深度洗牌的一个预告。智驾行业正面临三重压力下的加速淘汰趋势:技术迭代加速下的“代际绞杀”、主机厂的“灵魂争夺战”以及资本所驱动的“马太效应”。纵目科技曾三次折戟IPO,最终未能成功上市,也加剧了其困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