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一方面,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上映,电影消费市场迎来久违的复苏。泡泡玛特与该片联名推出的“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在线上线下均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预售发货时间已排至6月末。影迷软软表示:“我本来就是哪吒的粉丝,看完电影后立刻去泡泡玛特线下店排队购买,之前也经常买泡泡玛特的手办盲盒,但这次售罄的速度之快确实少见。”
然而,另一方面,在公司年会上,郭麒麟的一句“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的调侃,让王宁不禁心头一紧。尽管泡泡玛特作为二次元经济的一种形态,其盲盒产品并非原创或独有,且玩法与集邮、卡牌、扭蛋等类似,且至今未受到与赌博、博彩相关的处罚,但盲盒与博彩的对比仍是公司不愿触碰的敏感话题。王宁迅速接过话筒纠正道:“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而在公司财报中,也鲜见“盲盒”字眼。
泡泡玛特凭借盲盒机制迅速崛起,也曾经历增长放缓的低谷,再到海外市场的火爆回归,其发展之路充满传奇色彩。然而,在经历十余年的起起伏伏后,重回市值高峰的泡泡玛特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此次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联名合作,再次展现了泡泡玛特对优质IP的敏锐嗅觉。不同于传统影视衍生品开发滞后于内容热度,泡泡玛特此次与哪吒IP的联名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据透露,该产品开发历时一年半,在电影上映次日即进行线上发售,次日线下发售。这种提前布局、几乎与电影同步上线的策略,彰显了泡泡玛特对电影热度的前瞻性把握。然而,现货迅速售罄、手办角色丰富度不足等问题,也暴露出泡泡玛特对哪吒IP商业价值的低估。
尽管泡泡玛特方面表示已紧急调整生产计划积极补货,但历史经验表明,随着电影热度的逐渐平稳,周边价格的下降似乎是必然趋势。有资深潮玩用户预测,联名产品降价后均价很难超过40元,除非是隐藏款。
盲盒在泡泡玛特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2016年凭借潮玩盲盒系列“Molly星座”一炮而红,到Labubu在海外市场的火爆,都离不开盲盒玩法的助力。然而,盲盒类似赌博的玩法和上瘾性特质,以及二手交易乱象等问题,也长期困扰着泡泡玛特。为了摆脱“盲盒公司”的标签,泡泡玛特近年来不断尝试拓展业务品类,围绕IP生意,尽力弱化对盲盒业务的依赖。
王宁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而是一个潮玩品牌。”从2021年开始,泡泡玛特财报中便不再将盲盒的收益单独列出。然而,想要摘掉“盲盒公司”的标签并不容易。从泡泡玛特官网产品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手办、MEGA、毛绒玩具还是卡牌、积木等衍生品,主要玩法仍离不开盲盒形式。
在潮玩生意之外,泡泡玛特近年来不断尝试通过跨界扩展业务边界。从与周生生联名推出黄金饰品,到建造沉浸式IP主题乐园,再到上线自研手游《梦想家园》,泡泡玛特在IP生意的边界上不断探索。然而,从成效来看,新业务目前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担起重任,盲盒依然是泡泡玛特品牌血液中的关键成分。
相较于对盲盒玩法的矛盾心理,IP故事内核的缺失一直是泡泡玛特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拥有MOLLY、THE MONSTERS、SKULLPANDA、DIMOO等原创IP,且原创IP的收入占比颇高,但缺乏故事内容的IP在市场竞争和收入贡献上并不占优势。LABUBU作为泡泡玛特自有IP在泰国爆火,但在日本和美国等地却未能复制成功经验,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随着消费者对潮玩的新鲜感阈值不断提高,泡泡玛特的会员复购率持续下降。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会员复购率从2019年的58%下降到2023年的50%,2024年上半年更是降至43.9%。在IP故事性短板尚未补齐的情况下,泡泡玛特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