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亚迪再次在汽车行业中掀起了波澜,其宣布自2月10日起,全系车型将标配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同行企业表达了不同程度的不满。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售价仅7万多元的海鸥车型,也搭载了这一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这一决策迅速在市场上引发了讨论,部分声音质疑比亚迪此举是否是在赔本赚吆喝,以及“近乎赠送”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是否真正实用。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在微博上发声,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比亚迪,但其言论似乎暗有所指。他表示:“智能驾驶不应只是展示,而应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价值。真正的智能驾驶技术关乎每个用户的出行体验和安全,应满足用户高频的出行需求。长城汽车始终致力于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极致的安全。”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智能驾驶,从勉强可用到既好用又安全,是截然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只要有网络就行,但上网就需要5G一样。”他的言论同样被解读为对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间接质疑。
然而,实际体验或许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据一位行业观察者透露,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前,他曾短暂体验了比亚迪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C。该系统配备了29个传感器,包括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支持自动泊车、代客泊车以及高速路段领航辅助等功能。
在实际测试中,这套系统在长达20多公里的快速路上表现出色,驾驶员全程无需接管,系统能够自主完成上下匝道、变换车道等操作。该系统在驾驶习惯上也十分接近老司机,例如,在超越或被大型车辆超越时,会特别提醒驾驶员,并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在车辆较少时,变道动作平稳,以确保乘坐舒适性;而在车辆较多时,则迅速变道,以提高通勤效率。
虽然从硬件和功能层面来看,天神之眼C与华为等企业的顶尖智能驾驶系统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实际使用中的决策果断性和动作流畅性方面,天神之眼C的表现并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出色。比亚迪还计划推出更高配置的天神之眼B和天神之眼A,这些车型在激光雷达的加持下,将新增城区NOA功能,进一步提升综合表现和场景适应性。
比亚迪的这一举措,无疑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比亚迪宣布普及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后的几天内,各大车企纷纷开启了新一轮的降价潮,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比亚迪的强势来袭,这些车企在尚未具备普及高阶智能驾驶能力之前,只能通过降价来应对市场竞争。
因此,无论是否是比亚迪的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者都应该感谢比亚迪的这次“掀桌子”行动。它不仅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还促进了汽车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