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风云变幻中,阿里巴巴与苹果的联手成为近期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一合作传闻在2月11日深夜迅速传播,特别是当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杭州园区,考察包括夸克在内的AI to C业务时,更增添了这则消息的可信度。
回顾过去一年,自从苹果CEO库克中国行后,关于Apple Intelligence项目将花落谁家的猜测便不绝于耳。在数据隐私与本地化需求的双重考量下,能够提供完整AI+云服务的厂商屈指可数,阿里巴巴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尽管合作尚未完全尘埃落定,但市场对此已反应强烈,阿里巴巴的股价在近两日内大幅波动。此次联手被视作两个“失意者”的携手——苹果在全球硬件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不再,去年第四季度在华出货量大幅下滑25%;而阿里巴巴则面临电商市场份额被蚕食,AI转型在公众层面尚未形成显著影响力。
若合作成真,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将标志着其“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转型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这不仅是一次业务上的突破,更是对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的一次重要肯定。
在苹果筛选中国AI合作伙伴的过程中,虽然传闻不断,但实质性进展缓慢。腾讯在AI方面的进展相对缓慢,而百度则因技术和隐私问题与苹果存在分歧。此时,阿里巴巴似乎成为了苹果的唯一选择,直到DeepSeek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局面。
然而,DeepSeek虽然备受瞩目,但其模型能力、自服务能力和合规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在模型能力、大客户服务能力和处理高并发场景的能力上更具优势。特别是阿里巴巴在近年来多次为大型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回顾阿里巴巴对AI战略布局的转变,其与苹果的合作似乎早有预兆。今年初,阿里云成功入选AI服务器芯片互连组织UALink联盟的董事会名单,与早已成为董事的苹果形成了生态协同。阿里巴巴内部也对AI to C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加速发展。
然而,这次合作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阿里巴巴的AI产品,如通义应用和夸克,是否会选择通过大规模投放广告来迅速扩大用户基础?在阿里巴巴“各自为战”的组织架构中,不同应用之间的资源倾斜和竞争将如何展开?同时,阿里巴巴的开发者社区魔搭是否会成为大模型时代的下一个应用广场,也值得关注。
此次合作不仅影响阿里巴巴和苹果,还将对整个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阿里巴巴将苹果这个大客户揽入怀中,无疑是大模型商业化的标志性事件,或将引发新一轮的增长路径争议。其次,智能手机厂商也面临“选边站”的抉择。在苹果联手阿里巴巴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端侧AI能力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马云现身阿里西溪园区的举动,或许正是为了推动这一战略转型的深入发展。他的出现不仅为合作增添了可信度,更向外界传递了阿里巴巴对AI业务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未来,阿里巴巴能否在AI领域取得更多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