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近日发布了其2024年第四季度的业绩报告,并对2025年的产业前景进行了展望。报告揭示了公司在过去一年的强劲表现以及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
据中芯国际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1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也分别实现了57.8%和63.9%的同比增长,达到27.46亿元和27.38亿元。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3.5%,达到9.92亿元,但整体财务表现依然稳健。
中芯国际指出,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晶圆销售数量的增加、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以及产品组合的优化。特别是12英寸晶圆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8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74.2%提升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80.6%。
在区域市场表现方面,中芯国际在中国区的销售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89.1%。这主要得益于本地化制造需求的增长以及客户市场份额的提升,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4%。
中芯国际在2024年的资本支出达到73.3亿美元,年底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为94.8万片,全年出货总量超过800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6%。这些数据表明,公司在产能扩张和运营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展望2025年,中芯国际给出了乐观的指引。公司预计一季度销售收入将环比增长6%至8%,毛利率预计在19%至21%之间。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中芯国际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收入增幅将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且资本开支将与上一年持平。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继续推进产能建设,支持客户开拓市场,并聚焦质量和效益。他强调,公司不会主动降价,但在必要时将与战略客户一起应对价格竞争,以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赵海军还指出,根据与产业链伙伴的沟通,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人工智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其他应用领域的需求预计将持平或温和增长。他还观察到汽车等产业向本土产业链转移的进程正在加速,部分产品已进入正式量产阶段。同时,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推动下,客户补库存意愿较高,消费、互联、智能手机等领域出现了较多的补单和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