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吉利新能源转型路漫漫,错失良机还能否重回巅峰?

   时间:2025-02-13 05:51:2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2024年底极越汽车的突然崩塌,至今仍让业界记忆犹新。这家由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联手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曾被视为双方合作的典范,却最终走向了解散的边缘,令员工与供应商措手不及。

尽管极越的最终命运鲜有媒体持续追踪,但从当时曝光的种种迹象来看,其崩溃几乎已成定局。极越的倒下,不仅给其两大股东留下了棘手的烂摊子,更让吉利集团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被媒体普遍视为最大受害者。

极越的困境,远非管理层失职所能概括。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或许源于两大股东之间的“内斗”与利益博弈。极越,这个诞生于2021年3月,前身为集度的品牌,其产品由吉利工厂制造,并授权集度独家运营。然而,随着双方股东在股权划分上的激烈较量,极越逐渐陷入了内部混乱与危机四伏的局面。

尽管在极越危机爆发时,双方股东曾承诺维持用户车辆的正常使用及售后服务,但极越的崩溃已给吉利汽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负担。吉利不仅要面对失去代工费用的现实,还要因售后问题而陷入口碑危机,品牌形象受损。

极越的倒下,只是吉利集团近年来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作为曾经的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吉利如今已被比亚迪超越,昔日的辉煌不再。吉利旗下的多个品牌,如吉利、领克、几何、极氪、沃尔沃等,虽各有特色,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25年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惨淡收官,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吉利虽然整体销量超过比亚迪,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与比亚迪的差距依然显著。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1万辆,远低于比亚迪的29.64万辆。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崭露头角,给吉利等传统车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吉利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向新能源转型的“蓝色吉利行动”,但至今其新能源车型的综合销量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仍存在巨大差距。吉利虽然拥有覆盖轿车、SUV、MPV等各细分市场的车型,以及传统燃油、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等各种动力系统,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

吉利之所以陷入如此困境,一方面与其早年转型新能源汽车不够果断有关。吉利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显得有些瞻前顾后,庞大的燃油车销量和占比使得其难以做出彻底转型的决策。另一方面,吉利的品牌策略过于复杂,导致战略无法聚焦,资源相对分散。吉利在不断推出新品牌试图通吃细分市场的同时,却忽略了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导致多款“油改电”车型未能获得消费者青睐。

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传统车企转型已迫在眉睫。吉利作为曾经的“自主一哥”,如今已被比亚迪等竞争对手超越,行业地位岌岌可危。吉利与百度合作打造的极越品牌的倒下,更是给其敲响了警钟。吉利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其品牌战略,将资源集中于核心领域,以提升行业竞争力。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大潮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吉利集团需要更加果断地推进新能源汽车转型,优化品牌战略,聚焦核心市场。只有这样,吉利才有可能重振雄风,夺回昔日的辉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