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巨轮智能(002031.SZ)以其独特的“三妖轮回”剧情,成为了2024年末不可忽视的一抹亮色。然而,这抹亮色的背后,却隐藏着公司业绩与股价走势的极端背离,以及一个关于概念炒作与经营困境交织的故事。
年初,当巨轮智能发布了一份令人瞠目的年度业绩预告时,其华丽的“扭亏为盈”面具被无情撕下。预告显示,公司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24亿元至1.85亿元,不仅将前三季度的580万元净利润悉数回吐,更可能创下公司历史上的最差业绩纪录。与此同时,其估值也跌至-1546.9倍,位列全A股5395家上市公司的倒数第35位。
然而,在二级市场,巨轮智能的股价却走出了与业绩截然相反的极端行情。自年初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35%,并在昨日盘中突破了100.73元的历史新高。尤其是在2024年的最后三个月里,股价更是暴涨了263%。这股涨势的背后,是巨轮智能在公开信息披露中透露的“人形机器人用微型RV减速器和XT减速器”研发进展,以及其RV减速器在“国产替代”方面的技术优势。
“人形机器人”作为2024年的爆款概念之一,其热度仅次于“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巨轮智能凭借这一概念,股价一路飙升,最终在年底站上了板块之巅。而眼下的二次启动,又拉升了近80%。然而,这种主业疲软下的“鸡血”行情,在过去三年内已经三度上演,且均以快速回调告终。
巨轮智能的主业是汽车轮胎设备制造,包括轮胎模具、液压式硫化机等核心设备。然而,从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来看,其主业表现明显逊色于行业龙头。与豪迈科技等竞争对手相比,巨轮智能在规模化生产、成本效益以及集团内部交易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尽管公司涉足机器人转型已超十年,但市场效果始终未达预期,主业疲敝下行。
在机器人业务方面,巨轮智能虽然获得了RV减速器的CR产品认证证书,并宣称其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对标行业巨头产品,但市场表现却远未达到预期。公司机器人业务规模小且波动明显,毛利率一度仅剩8%。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支撑业界尖端技术的开发能力。
更为糟糕的是,巨轮智能在过去十年间还进行了一场投机式的转型——大举进军“类金融”业务。这场跨界豪赌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让公司陷入了流动性危机和财务困境。为了缩减开支,公司连续四年减少研发费用,导致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储备相对薄弱。
然而,在资本市场的炒作下,巨轮智能的股价却年年上演昙花一现的极端行情。每当公司股价短期剧烈震荡、连续涨停时,各路游资和机构便纷纷入场炒作“人形机器人”和“减速器”概念。尤其是在2024年下半年,随着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的“困境反转”和预付款项的暴涨,股价炒作更为剧烈。
但随着年度业绩预告的出炉,这些炒作背后的盈利预期被彻底戳破。巨轮智能的预付款项暴涨并非主业与新业务扩产增长的标志,而是公司在供应链中话语权堪忧的体现。而公司股价的历史新高与估值的极致倒挂,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讽刺。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巨轮智能的高管变动频繁,大股东兼实控人的持股比例也大幅下降。然而,唯一不变的,是每年公司股价的昙花一现。这场关于概念炒作与经营困境交织的故事,仍在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