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领域,一场关于高阶智能驾驶的论战悄然掀起。2月11日,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通过微博发表观点,他认为,智能驾驶的体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勉强能用与真正好用且安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此番言论被外界解读为对比亚迪新推出的智能驾驶方案的间接批评。
余承东强调,真正高阶的智能驾驶应当体现在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中,他坚持高品质应当对应高价格的观念,这与比亚迪追求性价比的策略截然不同。比亚迪推出的“天神之眼C方案”,是由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提供的三目纯视觉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据称具备全球独创的“二郎神”前视三目技术。然而,这一创新并未逃脱网友的质疑,有网友指出,一汽红旗早在2024年11月的发布会上就已经展示了类似的技术。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同样在2月11日发表微博,他表示,智能驾驶不应仅仅是一场技术展示,而应当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实价值。他强调,真正的智能驾驶技术应当关注每一位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与安全,满足用户日常高频的出行需求。宝骏汽车则对比亚迪的加入表示欢迎,并宣布其即将上市的中大型家轿享境将搭载“灵眸智驾3.0”,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城市领航、远程召唤泊车等功能。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面对比亚迪和长安等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积极表现时,表示并没有感到压力,反而认为这是行业进步的体现。他以零跑的C11和B系列车型为例,强调在芯片、激光雷达和城市NOA等方面,零跑已经超前于竞品,提供了更高配置的驾驶体验。
业内对于高阶智能驾驶的定义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高阶智能驾驶需要具备在典型城区开放道路上的领航辅助能力(城市NOA),而特斯拉的FSD方案因其经过验证且成本相对较低,被认为是高阶智能驾驶的可行方案之一。然而,也有专家指出,高阶智能驾驶的标准应当包括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能力,或者从功能和使用场景维度来判断,城市NOA功能和其面向的城市场景是高阶智能驾驶的体现。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方案,尽管最低配置的C方案采用了三目纯视觉,没有激光雷达,但仍然配备了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作为安全冗余。这种配置引发了关于智能驾驶体验的挑战,特别是在视觉和雷达对障碍物判断不一致时,如何确保安全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业内专家指出,高阶智能驾驶的能力还需要依靠后续大量的数据长时间喂养,以确保其稳定性。
比亚迪若能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突破,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其本身,还包括华为、卓驭、地平线、魔门塔等智能驾驶供应商。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上NOA标配规模已超过100万套,高速NOA渗透率超过7%,但城市NOA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比亚迪等企业的加入,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速度将加快,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