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以旧换新叠加全民智驾,中国汽车产业能否续写奇迹新篇章?

   时间:2025-02-13 10:56:2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多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实现了显著的转型与增长。这一年,乘用车零售销量攀升至2289.4万辆,同比增幅达到5.5%,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政策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成为推动汽车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该政策不仅促进了老旧车辆的淘汰,还带动了新车销售的增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年通过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的汽车超过680万辆,直接拉动汽车消费额高达9200亿元。新能源乘用车的高渗透率也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中国汽车市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以12%的增长率收官,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尽管面临全球经济疲软和房地产市场疲软的双重挑战,但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以旧换新政策的升级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热情。2024年4月,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报废并新购置新能源车或燃油车的补贴标准。随后,补贴标准在8月再次提高,新能源乘用车补贴由1万元提高至2万元,燃油乘用车补贴由7000元提高至1.5万元。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加速了老旧车辆的淘汰,还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两端开花”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经济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特别是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比亚迪等车企凭借价格优势和产品竞争力,成功突破了价格壁垒,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实现了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性竞争。另一方面,高端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以问界M7/M9系列为代表的智能豪华车型,凭借高阶智驾和环保属性,满足了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

然而,中国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边缘企业和多数新能源车企的盈利能力较弱,终端渠道新车亏损严重,资金断裂风险加大。其次,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中东地缘冲突、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等因素可能对2025年出口增速形成压制。产能利用率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新能源车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明显,部分新势力工厂利用率不足50%,而传统车企的燃油车产线闲置率攀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和地方政策继续发力,保障车市稳步向上发展。2025年是全额减免新能源购置税的最后一年,地方政策补贴、新能源下乡活动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都将持续,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释放。同时,车企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发布类似政策以提振市场信心。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通知中,新能源及燃油乘用车单车最高补贴额度分别提升至1.5万元和1.3万元,为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历史性跨越的临界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和自主品牌市占率的持续攀升,这场转型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替代,而是关乎全球汽车产业话语权的战略重构。以旧换新政策从应急之举演变为长效机制,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已悄然完成发展范式的转换,迎来了更具韧性的增长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中国汽车产业将不断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在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的交汇处开辟新赛道,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