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在2025年1月经历了一段较为平缓的销售期,但业内人士对此早有预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由于去年底的销量冲刺,市场暂时进入了调整阶段。整体而言,批发、生产和出口均触及历史低点,但他预测2025年的市场将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潜力巨大。
分析销量低迷的原因,首要因素是春节假期的提前。2025年春节较早,导致1月份的有效销售时间缩短了四天以上。这不仅压缩了经销商和厂商的销售周期,还促使许多消费者选择在2024年底提前购车,从而减少了1月份的购车需求。
其次,消费者购车计划的提前完成也对市场产生了影响。2024年底,随着国家汽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的结束,不少消费者提前进行了车辆置换,进一步减少了2025年1月的市场需求。
天气因素也不容忽视。入冬以来,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导致用车需求相对减弱。
尽管整体市场表现平淡,但自主品牌车企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自主品牌乘用车在1月的零售销量约为109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3%,但市场份额达到了61%,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批发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份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出口市场的显著增长。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和上汽通用五菱等传统车企在转型升级方面表现出色,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其中,比亚迪1月销量达到30.05万辆,同比增长49%,成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吉利汽车也创下历史新高,1月销量达到26.67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达到45%。奇瑞汽车同样表现出色,1月销量为22.43万辆,同比增长10.3%,新能源板块表现尤为突出。
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74.4万辆,同比增长10.5%。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60.6%,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从动力结构来看,纯电动销量占据主导地位,狭义插混销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产品投放方面,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基盘持续扩大。1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在出口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月汽车出口达到38万辆,同比增长3%。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占乘用车出口的36.6%。其中,A0级电动车是自主出口的绝对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的小型电动车在欧洲市场表现尤为强劲。
中国造车新势力在1月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等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均表现出色。技术与流量优势逐渐凸显,华为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等品牌凭借技术优势逐渐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