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比亚迪智驾全民化:超500万辆目标背后的智驾普及大考

   时间:2025-02-13 11:13:0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举措,无疑在汽车行业掀起了波澜。2月10日晚,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一口气发布了21款具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型,价格区间从7.88万元的海鸥到24.98万元的宋L EV,且所有车型在增加智驾配置的同时并未上调价格。

比亚迪的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同行的关注与反应。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长城汽车的高管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智能驾驶不应只是展示,而应通过实践来证明其价值;而华为车BU的董事长余承东则强调,智能驾驶的“凑合能用”与“好用且安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比亚迪的智驾普及战略覆盖了其多个品牌,包括腾势、方程豹和仰望等,均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据统计,除海鸥、秦/海豹05 DM-i的入门级车型外,其余车型均配备了高阶智驾系统,配置比例接近90%。若按照比亚迪今年预计的550万辆销量计算,其有望售出近500万辆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这在行业内是前所未有的。

比亚迪的智驾系统并未采取低价策略,其入门级“天神之眼C”搭载了英伟达Orin N和地平线J6M芯片,为未来功能的升级预留了空间。该系统目前的基础功能是高速和快速路的领航驾驶,但硬件支持升级到城区领航,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自动驾驶,与行业领先水平保持一致。

面对比亚迪的强势来袭,同行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长安汽车在比亚迪发布会前宣布,将在今年8月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10万元级别的车型;吉利也在筹备一场智能化发布会,计划在10万元级市场普及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新势力车企同样感受到了紧迫感,有消息称理想的新车智驾平台正在加快新增城市NOA功能的开发,以缩小与比亚迪的差距。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快速推进,与其内部的多次调整和团队努力密不可分。去年,比亚迪整合了智能驾驶与智能网联团队,成立了新技术院,并经历了多次团队重组和负责人更迭。最终,由具备丰富量产经验和研发经验的李锋带领团队,进入了自研项目的快车道。

比亚迪的智驾体系分为A、B、C三大平台,其中C平台是入门版本,无激光雷达,但已实现了高速和城市快速路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并计划在今年底实现城市记忆领航功能。C平台是比亚迪智驾自研的重点,其选择了性能更优的英伟达Orin N和地平线J6M芯片,为未来技术的进化预留了空间。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战略决心和执行力,使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C”每天新增的训练里程已达到7200万公里,每7天就能训练出一个云端版本,并通过OTA更新到用户车端,持续优化智驾功能。

比亚迪的超大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能力,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其智驾系统的软硬件方案成本控制在5000元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比亚迪在AI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硬件上的采购量巨大,使其成为与供应商谈判的有力筹码。

比亚迪还在自研激光雷达领域,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利润。其子公司比亚迪电子承接了母公司的大部分智驾零部件供应,包括域控制器、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等。比亚迪还在研发中低线束激光雷达,计划将价格控制在1000元以下。

比亚迪的智驾普及战,不仅展现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雄心壮志,也彰显了其强大的执行力和产业号召力。这一战略不仅让同行感受到了压力,也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