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产业迈入转型深水区的关键之年,2024年见证了行业在政策东风、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革新三重驱动下的显著飞跃。这一年,乘用车零售销量攀升至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以旧换新政策与新能源乘用车的高渗透率成为了市场增长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回顾过往,面对疫情挑战与全球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业内曾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然而,2023年的市场表现却出人意料,以12%的增长率突破3000万辆大关,为2024年的强劲势头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2024年,得益于“以旧换新”与“报废更新”双政策的双重激励,中国汽车市场成功实现从存量向增量的转型,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年以旧换新车辆超过680万辆,报废更新290万辆,置换更新370万辆,直接拉动汽车消费额高达9200亿元。
政策的持续加码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自2024年4月起,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报废并新购置新能源车或燃油车可分别获得1万元和7000元的补贴,随后补贴标准更是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这一举措迅速得到市场响应,从第一份补贴申请到突破100万份,用时不断缩短,展现了消费者对政策的高度认可。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一年中呈现出“两端开花”的繁荣景象。一方面,15万元以下经济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比亚迪等车企成为这一趋势的引领者,成功突破价格壁垒,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高端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显著提升,30万元以上车型中新能源占比达到38.28%,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持续领跑,验证了政策与产品力双重驱动的市场效应。
进入2025年,价格战与智能化趋势并行不悖。年初,“零首付+三年免息”、“零首付+五年免息”等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全民智驾时代的大幕正徐徐拉开。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加剧了行业内卷,边缘企业和部分新能源车企面临盈利困境,资金断裂风险加大。
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2024年已达到68.76%,较上年同期提升12.39个百分点。然而,合资品牌与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加速,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复杂化。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面临着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产品量产应用的挑战。
出口市场方面,尽管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641万台,同比增长23%,但政策风险和本地化生产服务体系的不足成为制约因素。中东地缘冲突、欧盟关税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对2025年的出口增速构成压制。
产能利用率失衡问题依然严峻。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与传统车企燃油车产线闲置并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业需在盈利模式、全球化能力和产能优化上寻求突破。
展望未来政策走向,2025年是全额减免新能源购置税的最后一年,地方政策补贴、新能源下乡活动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联合发布通知,提高补贴标准,为汽车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随着智能驾驶、能源生态与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协同,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历史性跨越的临界点。这场转型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全球汽车产业话语权的战略重构。中国汽车产业已悄然完成发展范式的转换,正以更具韧性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