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这家以极致服务著称的火锅连锁品牌,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努力与创新备受瞩目。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海底捞质量安全管理总监郭双喜向雪豹财经社详细阐述了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就与举措。
郭双喜强调,食品安全一直是海底捞不可逾越的红线。自2019年起,海底捞便着手深化食品安全管理,如今,这一努力已全面开花,为顾客带来了更加健康、安心的用餐体验。从供应链到门店,从生产到餐桌,海底捞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迈进。
在供应链方面,海底捞取得了显著进展。以牛蛙为例,过去,海底捞的牛蛙需要从海南养殖基地运往湖南进行水产加工,再分发至全国。而现在,海底捞在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建立了养殖基地,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降低了牛蛙的运输死亡率,确保了食材的新鲜与安全。通过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海底捞能够提前预知订单量,将两次速冻优化为一次连续液氮急冻,不仅提升了牛蛙的口感,还减少了二次解冻所需的周转箱、塑料袋等耗材,降低了近50%的浪费。
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海底捞还推出了一项名为“一日食安员”的制度。这一制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食品安全检查和监督,每位员工都有12分的食品安全积分,通过参与相关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积分,还能兑换彩电、洗衣机、冰箱等大件家电。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海底捞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郭双喜将食品安全比作海底捞的“皮肤”,强调其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相连。他指出,海底捞质量安全管理中心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保护层,以防止“皮肤”的溃烂和创伤,并确保任何创伤都能得到及时愈合。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海底捞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投入。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底捞已经形成了“全链条、全动员、全方位”的“嗨食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采购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严格把控。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海底捞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还为顾客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心、舒适的就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