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上市公司陆续揭晓上一财年的财务成绩单,投资者的目光不再仅仅聚焦于营收、净利润及毛利率等传统指标,企业的负债率也成为了衡量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尺。然而,在探讨负债率时,若脱离行业特性空谈高低,无异于纸上谈兵。以汽车行业为例,该行业因重资产运营模式的特殊性,高负债几乎成为了业内常态,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产业逻辑和商业逻辑。
那么,全球主流车企的负债状况究竟如何?多高的负债率才算高?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国内外主流车企的财报数据,来一探究竟。
汽车制造作为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车企的负债率普遍偏高。在2023财年(考虑到2024财年年报尚未出炉),国内外主流车企的负债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大众、丰田、福特等海外车企,其全年营收均低于总负债,宝马和奔驰亦是如此。具体而言,大众营收25303亿元,总负债却高达32223亿元;丰田营收21469亿元,总负债为26124亿元;福特营收12751亿元,总负债也达到了16683亿元。海外主流车企的总负债普遍高于国内车企。
进一步分析发现,车企规模越大,其负债规模也越高,这完全是由行业特性所决定的。在负债构成中,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是两个重要部分。有息负债包括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及在资本市场发行的债务,需要支付利息;而无息负债则主要包括经营性负债,如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税费及合同负债等,这些负债不产生利息成本。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是影响车企现金流压力的关键因素。
从全球知名车企的有息负债情况来看,丰田、大众、福特等海外车企的有息负债均处于较高水平。以丰田为例,其2023年的有息负债高达1.7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7%;大众集团的有息负债为1.1万亿元,占比34%;福特的有息负债约为1.08万亿元,占比65%。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有息负债则偏低。吉利控股、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的有息负债占比分别为24%、16%和17%,而比亚迪的有息负债占比更是低至6%,显示出其财务状况的稳健性。这意味着国内车企的还债压力相对较小,对其经营不构成显著影响。
除了有息负债外,应付账款也是衡量车企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应付账款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车企的运营状态。随着车企规模的扩大和营业收入的增加,其对外采购与合作的体量也随之增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愈发明显。从数据上看,国内主流车企的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各异,赛力斯高达84%,东风为57%,长安为50%,长城为40%,上汽为36%,比亚迪为33%。同时,各车企的应付账款周期也有所不同,比亚迪为128天,上汽为140天,长城为163天,长安为185天,东风为226天,赛力斯则达到了313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比亚迪的应付账款占比并非最低,但其周转天数却是最少的。这说明比亚迪与供应商的合作体量大且付款迅速,形成了一种极佳的产业链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也进一步彰显了比亚迪在业内的强大实力和良好信誉。
中国车企在销售业绩上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财务状况也在不断改善。与海外头部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呈现出更为健康的状态。因此,那些无端指责中国车企“高负债”、“高风险”的言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