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池短路大不同:内部VS外部,这些认证标准你了解吗?

   时间:2025-02-13 15:47: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电池短路作为电池故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分类主要包括内部短路与外部短路。这两者之间在发生原因、短路过程以及危害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为了保障电池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性,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认证标准。

内部短路通常源于电池制造工艺中的缺陷,如隔膜表面存在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电解液分布不均等问题,或是材料中的金属杂质、低温或大电流充电导致的负极性能衰减过快而析锂,以及振动或碰撞等机械和热量滥用。这种内部短路往往是缓慢发生的,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才会逐渐演变为自发性的内部短路。尽管其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但长时间积累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最终引发热失控。

相比之下,外部短路则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汽车碰撞导致的电池变形、电池浸水、导体污染或在维护过程中发生的电击等。这种短路会导致正负极之间瞬间产生超大电流,从而引发局部过热,可能导致电池单体漏液、爆裂甚至自燃,并可能触发连锁反应,造成更多电池的损毁。外部短路的危害程度通常更高,因为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电池损毁,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为了确保电池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性,各国和地区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认证标准。例如,中国制定了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其中规定了常温外部短路测试和高温外部短路测试的具体方法和接收标准。在这些测试中,电池需要在不同温度下充满电后,通过导线连接正负极端,并监测温度变化,以确保电池在短路情况下不会起火、爆炸,且最高温度不超过规定值。

中国还制定了YD 1268-2003《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及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该方法同样规定了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外部短路测试方法和接收标准。这些测试旨在确保电池在遭受外部短路时不会起火或爆炸,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在国际层面,IECEE CB体系是一个电工产品安全测试报告互认的国际体系,它允许制造商凭借一个国家认证机构颁发的CB测试证书获得CB体系其他成员国的国家认证。这一体系基于国际IEC标准,并允许成员国之间存在国家差异,但应向其他成员公布。

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L公司)也推出了针对锂电芯和锂电池组的认证标准。其中,UL 1642是针对锂电芯的安全规范标准,而UL 2054则适用于锂电池组或锂电池包。这些标准旨在评估锂电芯和锂电池组在遭受各种故障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

电池内部短路与外部短路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保障电池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性,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认证标准来规范电池的生产和使用。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电池短路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