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深度访谈中,知名财经媒体“晚点LatePost”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进行了深入对话,内容聚焦于他作为CEO的成长历程与小鹏汽车的未来展望。访谈内容迅速在汽车科技界乃至整个行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
何小鹏在访谈中敞开心扉,分享了小鹏汽车的诸多内部故事,从高管个性到企业管理策略,从车型销量到AI技术的未来应用,无不涉猎。作为智能汽车的领航者,何小鹏及小鹏汽车的每一步动向都对整个智能汽车行业产生着深远影响。
近年来,AI技术迅猛发展,ChatGPT的兴起更是推动了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在汽车行业,各大车企纷纷将AI大模型引入车机系统,以提升智能化水平。尽管小鹏汽车并非最早拥抱AI的车企,但其在新能源品牌中率先明确了AI的战略地位。何小鹏曾在内部信中预言:“未来十年是AI的时代,小鹏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AI汽车公司’。”
在谈及消费者购车需求的新趋势时,AI给出的答案中,“全场景智能化”被赋予了极高优先级。这一趋势反映了智能汽车行业对于未来的共识。然而,不同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选择上却呈现出显著差异。部分车企选择自研,而另一些则寻求与外部供应商合作。
小鹏汽车始终坚持“软件+硬件”的全栈自研策略,以降低智驾车型的门槛。何小鹏认为,通过将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并将成本纳入整车价格,而非作为增值服务收费,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智能汽车的普及。这一策略使得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稳居第一梯队。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步伐显得较为缓慢。尽管一些品牌也在加大自研力度,但更多还是依赖外部供应商。这种合作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够解决技术难题,但长期来看,缺乏核心AI竞争力可能导致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
随着端到端技术的普及和NOA渗透率的提升,车企需要在自研与合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然而,采用相同供应商的车型可能会缺乏差异化优势,这也是车企愿意投入巨资自研智能驾驶技术的原因之一。
在自动驾驶的长远规划中,L4级自动驾驶被视为终极目标。尽管全行业距离L3级商用尚有距离,但已有车企开始布局L4级自动驾驶。小鹏汽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何小鹏认为,从L2发展到L4应是一个渐进过程,而非跳跃式前进。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采取了跳跃式发展的策略,旨在直接从辅助驾驶迈向L4级自动驾驶和Robotaxi服务。然而,这一激进策略能否在2026年落地仍存疑问。国内车企在L4级自动驾驶的规划上相对稳健,大多计划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和商用,再逐步向L4级过渡。
小鹏汽车和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进展较为迅速,这得益于AI大模型的引入。AI大模型提高了系统的本地计算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使得智驾系统表现得更像老司机。然而,AI大模型在L4级自动驾驶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有限以及“黑箱”特性导致的决策过程难以解释等问题。
在销量方面,小鹏汽车凭借MONA M03和P7+等车型的强劲表现,成功超越理想汽车,成为新势力阵营的销冠。AI技术的应用在销量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底盘和能耗管理都离不开AI技术的支持。
对于AI汽车的未来,何小鹏有着更为宏大的想象。他认为,要想实现“AI满血”,就必须将AI与大型硬件相结合。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大型硬件是未来的智能终端对象,而AI大模型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因此,车企在造好汽车这一基础大型硬件的同时,还需关注其他智能领域的发展。
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下一个风口何时到来难以预知。但可以确定的是,AI已经成为智能汽车时代不可或缺的工具。车企只有紧跟技术潮流,不断创新和研发,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