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已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导者的华丽转身,2024年产量成功跨越1000万辆大关,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国家。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算法、智能网联系统等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全球领先。
比亚迪,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整车+电池+芯片”垂直整合的新能源汽车巨头,掌握了从电池制造到智能驾驶系统,再到用户数据云平台的全链条核心技术。例如,其刀片电池和璇玑架构等技术,均展现了比亚迪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实力。然而,随着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的持续领跑,其技术密集性和数据集中性也使其成为境外网络攻击的首要目标。
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继续在全球市场上独占鳌头,其智电融合技术也进入了“全民智驾时代”。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丰富的车联网数据,如驾驶行为、地理位置、车辆状态等,为攻击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目标。据报告显示,攻击者常常利用供应链漏洞和钓鱼邮件等方式长期潜伏,重点窃取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算法等核心数据。
除了比亚迪,其他新能源汽车巨头如宁德时代、蔚小理、华为和百度等也面临着类似的网络威胁。宁德时代以其电池技术专利著称,蔚小理则拥有丰富的智能驾驶数据,而华为和百度则在高精度地图与算法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然而,攻击者更倾向于选择技术集成度最高、数据量最大的头部企业作为突破口。
随着车载系统、充电桩网络、用户平台的日益智能化,攻击入口也从传统的IT系统扩展到车端硬件、云端数据库等多个方面。这不仅可能导致企业数据的泄露和破坏,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或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例如,北美CDK全球公司就曾因网络攻击导致系统瘫痪,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将安全基因融入研发、生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比亚迪等企业不仅以技术创新为矛,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以安全防御为盾,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企业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也体现了国家战略韧性的强大。然而,面对网络空间的“暗战”,只有不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才能确保这一新兴产业在全球竞争中持续领跑。正如有关报告所警示的:“一辆智能汽车的安全漏洞,可能是一条数字防线的致命弱点。”因此,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共同推动全球智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