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收+”产品崛起:成市场新宠,2025年或迎来大年?

   时间:2025-02-14 01:07:0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金融市场上的投资风向悄然变化,“固收+”产品逐渐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根据海通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截至2025年2月7日,市场上共有1150只“固收+”基金,总规模高达15663.79亿元。其中,514只“固收+”产品的净值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具体来看,在创新高涨幅排名前10的基金中,泰康丰盈A的涨幅为0.73%,东方红招瑞甄选18个月持有A的涨幅为0.68%,东方红招盈甄选一年持有A的涨幅为0.59%。而这三只基金在近一年内的涨幅分别为6.29%、11.05%和8.34%。

“固收+”产品以其独特的投资策略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这类产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国债债券等,为主要配置,同时辅以一定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如股票、股票基金,以及衍生品或其他类资产。其核心在于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在追求稳健收益的基础上,寻求提高整体收益的可能性。常见的“固收+”产品包括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等。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以来,投资者在配置策略上更加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他们倾向于选择更加稳健、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并更加关注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等因素,以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目标。而“固收+”产品恰好符合了投资者的这些需求。

当前,低利率环境仍在持续,这也为“固收+”产品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截至2025年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6%左右,市场预期2025年的降息幅度为50bp,这将带动DR007中枢降至1.3%-1.4%,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中枢则将在1.7%左右。房贷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5年期以上LPR为3.6%,首套房贷利率更是降至2.9%-3%之间。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也全面步入“1%时代”,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更是跌至1.7%。

在低利率环境下,纯固收产品的收益率吸引力逐渐下降,而“固收+”产品则以其既有固收类稳健资产,又有谋求超额收益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的特点,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表示,在利率下行区间,存款利率、债券到期收益率等普遍下降,使得“固收+”产品更具吸引力。

信达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固收+”基金的收益率正在逐步修复。从2019年末至2024年12月末,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19.99%、20.89%和18.03%。而在2025年1月,“固收+”产品数量已超过5.2万款,其中多种资产类别的产品最多,占比达到79.17%。从机构角度来看,理财公司在1月发行的“固收+”产品最多,占比达到78.42%。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有83只“固收+”产品实现了规模环比同比翻倍,其中规模翻十倍以上的产品多达13只,翻五倍之多的产品也有25只。一些基金公司凭借“固收+”产品,成为了规模增长的隐形赢家。

随着“固收+”理财产品的上市愈加密集,其收益表现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杜娟进一步表示,从产品本身来看,不同产品的底层资产以及不同管理人的运营投资策略都会影响收益;而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其获得的理财收益也与其个人的投资策略、买入时点、持有期限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理财资金投资权益市场。杜娟预计,未来“固收+”产品中会有更多的权益类投资,而随着机构专业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期权期货、贵金属等更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也将更多地出现。增加权益资产配置,越来越成为“固收+”理财增强收益的共识。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一些理财公司也在探索通过买方权益投资,直接投资于创新企业或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以获取更大的收益潜力。随着资管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固收+”策略也需要在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从数据来看,2024年“固收+”基金的业绩实现了翻身,超过9成的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涨幅达到4.98%。2025年,看好“固收+”几乎成为了公募行业的共识,不少基金公司计划在“固收+”产品上加大布局。

近期,施罗德交银理财、汇华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确定将“固收+”产品作为2025年的重点发力方向,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和海外优质资产来增厚产品收益。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可能是“固收+”产品的大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